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在京发布

发布时间:2021-09-30 12:49:1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李航)9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这是该皮书的第7册。

青少年互联网运用是当代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更是关系网络强国和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书是“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子项目“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的重要成果之一。调查自2006年启动,截至2020年1月共完成十次全国抽样调查。本年度青少年蓝皮书基于第十次调查数据和有关专项调查研究,对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最新现状进行了报告,对疫情中未成年人运用互联网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此外,本书还对北京和广东未成年人网络运用进行了报告。

互联网已深深融入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之中。身处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应该进一步思考和重构我国“青少年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一是,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和认知已经与数字时代深度嵌套在一起,未成年人如何更好地实现数字化生存将是未来关注的焦点;二是,青少年是网络强国的生力军,是网络文化的参与和创造者,在网络空间赓续传承着中华文化;三是,成长在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不仅需要社会的保护,更需要肩负新时代网络强国的担当,应以积极的眼光用发展促保护,为网络强国建设打好坚实基础;四是,网络素养已经成为青少年必备的生存技能、成为数字时代的公民素养,因此网络素养的培育已经由青少年扩展至全民。因此,本书确立了将未成年人网络运用与网络强国、网络文化和网络文明联系在一起并置于中国情境中进行分析和观察的研创方向。

本书的主要研究发现包括:①城乡未成年人网络认知态度及行为差异明显,农村未成年人遭遇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更高;②未成年人首次触网的年龄不断降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使用率不断提高,娱乐过度、网络成瘾等问题依然突出;③视频类App最受留守儿童欢迎,未成年人网络充值等网上消费较为普遍;④青少年人群接触编程的年龄呈现逐年走低趋势;⑤未成年人在线学习时间不断加长、内容参差不齐;⑥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社群具有明显的分众化、个性化、多元化、“因人(物)聚群”的特点,存在娱乐化、圈层化、群体极化、非理性消费等问题;⑦互联网一方面便捷地满足了青少年社会化需求,另一方面也带来不良内容影响、身体素质下降等问题;⑧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总体水平不高,易受到个人、家庭、学校等的影响;⑨网络欺凌、未成年网红、短视频沉迷等成为未成年人网络运用的新问题。

本书的主要建议包括:①从传统的管控模式向多方协调系统规治模式转变,明确厘清各方责任,加强协同创新;②加强对在线教育平台和教学内容的治理改善;③“限制”和“赋能”并重,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完善青少年模式;④积极构建未成年人网络社群参与的政策协同联动机制,履行好平台管理职责,压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⑤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需集结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制订行动计划、构建教育生态系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式提升全社会网络素养;⑥加强对个人信息泄露、网络依赖、数字鸿沟、未成年网红等问题的研究治理。

发布环节皮书主编季为民教授发布了《赓续网络强国重任 建设适宜未成年人成长的互联网生态》的主题报告。发布会后,皮书主编沈杰教授主持了相关研讨会。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的四位学生到会分享了自己的上网经验,黄冈中学北京朝阳学校的三位学生通过视频连线分享上网体验。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