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李航)9月26日,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儿童友好 社会共建”学术对话在成都圆满举行。会议聚焦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围绕儿童友好政策、空间、服务、权利保障及儿童参与等主题,展开了一系列分享与研讨。
本次学术对话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儿童中心及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三家单位主办。来自儿童机构、规划机构、科研院所的专家及城市代表共聚蓉城。
围绕儿童参与、城市规划与政策机制三大主题,三位嘉宾分别展开主旨演讲,深度解读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三个重要方面。
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彩霞
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彩霞以四个十分打动人心的主题——“心有儿童”“心向阳光”“心怀友好”“与城市一起长大”,从儿童参与视角全方位解读了如何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包括儿童参与的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并分享了相关案例。杨彩霞认为,目前,我国儿童参与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形势趋好,社会开始逐渐重视儿童参与价值,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儿童参与机制,有中国儿童中心这样的国家级公益性儿童发展、教育和服务机构在持续创新,也有各地方城市的不断探索。当然,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与挑战,如儿童参与的政策机制有待建立,儿童参与的社会共识有待增强,儿童参与实践的专业人才稀缺,儿童参与的实践机制有待完善,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杨彩霞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破局:第一,完善儿童参与政策机制,各城市可建立一套集科普宣传、专业指导、意见采纳及经费支持等为一体的完善的儿童参与政策机制;第二,应强化儿童参与宣传,使成人重视儿童参与,使儿童了解并有效行使自身的参与权,在全社会营造儿童参与支持城市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第三,应有针对性地在各城市培养一批指导、管理儿童参与组织的在地化专业人才,完善各城市儿童参与机制落地的人才保障;第四,有条件的单位与机构应当建立儿童参与公共事务的儿童组织,如儿童议事会、“小小规划师”队伍等,并给予儿童充分自主权与表达意见的自由;针对儿童组织定期开展儿童参与能力建设相关的培训、活动,不断增强儿童参事、议事的能力;通过“儿童主任”与“责任规划师”等形式推动建立儿童需求从表达到落实的全流程长效机制,形成有效的儿童参与机制和儿童意见落实机制,确保儿童参与公共事务的有效性。最后,杨彩霞呼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需要社会共建共享,希望更多力量包括儿童一起参与进来,与城市一起长大。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张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张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为与会者分享了城市高质量规划发展如何以“一米高度”视角有效推进。张菁认为,儿童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应该遵循四个重要原则——儿童优先、多元趣味、安全环保、便捷舒适。那么,如何落实?首先,规划有统领。在城市整体规划中编制儿童专项战略规划,制订目标,明确空间类型及建设要求。而在建设要求方面就需要针对不同空间进行指引,即标准的建构。这就是第二点,建设有指引。第三,实施有抓手。通过特色的儿童友好项目、微空间改造及儿童友好活动等,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示范行动。第四,机制有保障。一方面,儿童友好的城市规划需要行业规范的实施参照保障;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参与的共同合力。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顾严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顾严从儿童友好政策的角度,为大家答疑解惑。顾严分享了三个重要信息与观点。第一,中国的儿童事业进入了新的起点。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幼有所育上升到党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的战略高度。近些年,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支持托育、学前教育、儿童保护、儿童福利等,我国的儿童发展制度更加有效,成效更加显著。第二,中国的友好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儿童、少年、幼小、未成年人等关键词先后出现了50多次,特别是明确指出要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国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从地方探索阶段上升为国家的战略行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第三,中国儿童友好城市承担着新的使命。顾严特别提到,只有让儿童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才是这个时代推进儿童友好政策(落实)的新的使命。
本次学术对话也以“儿童友好城市的社会共建与多元参与”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儿童机构、科研院所、规划机构及各城市等代表,就该主题展开多元对话,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者们提供参考。
中国儿童中心事业发展部负责人宗丽娜
中国儿童中心事业发展部负责人宗丽娜认为,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往往在服务内容、服务标准与服务品质等方面有着更精细化和更高的要求。具体则包括母婴健康、儿童早期发展、普惠托育、儿童健康与医疗与儿童教育等方面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庞大的儿童公共服务生态系统,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也是大家最为看中的,其实是两个层面——健康与安全。例如,如何有效降低儿童的死亡率,改善儿童的营养健康,加强儿童心理健康,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服务,等等。宗丽娜还以“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为例,介绍了中国儿童中心在这方面的友好实践,包括课题研究、课程研发、活动组织、社区联动及国家标准的参与制订,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化的公共服务系统。在其他领域也可以借鉴这条脉络,去推进公共服务的友好。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娟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娟从儿童医疗保障友好的角度介绍了相关经验与看法。李娟认为,目前儿童医保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儿童医保水平有待提高,儿童医保资源整合不够,儿童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特殊儿童的医疗保障问题亟需得到关注。针对以上问题,李娟也分享了一些建议。第一,以流动儿童、新生儿为重点群体,推进城乡儿童参加医保,实现应保尽保。第二,针对低收入家庭,完善儿童医保。第三,全面落实新生儿的落地参保政策。第四,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针对不同救助儿童对象,实现分类救助、批次救助。第五,大力发展商保及慈善互助,构建多元保障机制的衔接。儿童医疗保障关乎儿童成长的基础质量。李娟的分享为大家打开了一个社会热切关注问题的专业视角,值得深思。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王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王芳则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切入,发表了她的观点。王芳认为,儿童友好的发展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建设友好的社会政策环境、健康服务环境、教育环境、成长空间环境及社会环境等内容。友好的社会政策是指支撑儿童友好发展工作的宏观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友好的健康服务是指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所提供的公平、可及的医疗与保健服务;友好的教育是指满足儿童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综合发展所进行的培养和训练;友好的成长空间是指构建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城市物理空间和设施,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空间及设施的新建和适儿化改造,关注儿童人身安全和出行体验,建设儿童友好社区;友好的社会环境是指适宜儿童成长发展的家庭环境、校园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网络环境等。此外,王芳还以当代儿童常见的“小眼镜”“小胖墩儿”“小糖人”三大健康问题为例,进行了现状剖析与解读,并针对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及政府等不同责任主体,提供了诸多可操作性的防控措施建议。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一凡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一凡从“术”的角度谈论了如何在儿童成长空间领域进行友好建设。在具体分享经验之前,于一凡还谈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落地。而在这方面,城市规划师责无旁贷。那么,规划师如何推动落地呢?于一凡认为,首先要有一个层级观点。例如,必须先明确是城市空间还是社区空间——不同的空间其规划的具体层级内容是不同的。其次,要关注儿童主要生活环境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社区等相关服务设施。第三,还存在一些创新空间值得关注。例如,鼓励多样化的出行方式、安全的通学路径建设等。无论是哪个层级、那种空间或设施,都应该注意到它的服务半径以及服务群体,要关注儿童分布的密度。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城市规划师邱红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城市规划师邱红分享了北京作为拥有21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特大城市,如何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其一,开展高标准、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基础调研评估。调研综合采用问卷调查、多主体访谈、多源空间数据交叉分析、实地踏勘儿童友好社区等方式进行,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城市独一无二的性格,找准制约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将来才有可能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目标和重点策略,是编制儿童友好城市设“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的重要支撑。其二,将“儿童友好”理念全面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三级三类四体系”。总体规划层面,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第二阶段工作方案》,作为实现总规提出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的重要工作任务进行年度督导和部门考核;专项规划层面,北京制定了教育、医疗、绿化等专项规划;标准制定层面,编制了交通、母婴室、学校、街道等多方面儿童友好设施和空间的相关标准规范;此外,还在评价监测层面注重反映公共设施服务效率的指标。其三,扎根基层,从“空间治理”走向“社会治理”。该维度则是从儿童参与的角度介绍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相关经验。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妇女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费淑娟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妇女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费淑娟在案例分享中,介绍了自2021年正式与中国儿童中心建立合作以来,北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友好工作,在中心的支持下,北仑创新性地将“儿童友好”与“青年北仑”有机结合、协同发展,开展了包括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相关的工作机制建立、基线调研、战略规划与行动方案编制、试点建设、品牌建设及儿童参与等一系列扎实的实践行动。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建设成果。可以看到,北仑虽属于“后起之秀”,但在建设速度与成效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未来,北仑将继续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与中国儿童中心的支持下,争取早日建设成百姓尤其是儿童有口皆碑的儿童友好城区,打造青年理想之城、儿童宜居之都,也力争为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城区样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
作为特邀嘉宾,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也谈及了她对儿童友好与城市建设的理解。周厅长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发展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儿童友好是城市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内涵。以前的城市规划更多的是“硬核”,未来应该更多围绕人,如今天对话的主题一样,实现规划、教育、医疗、福利、政策等多领域的跨界共建、融合共建。
“儿童友好 社会共建”既是本次学术对话的主题,也是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机制。城市高质量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已经因“儿童友好”迎来了重要拐点,这个拐点需要你我他一同全力推进,一个都不能少。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