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相望宣)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苏州市望亭镇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立足实际、创新手段、跨界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活动,把望亭的红色基因、红色故事挖深讲活,让党史学习教育更鲜活、更生动。
串连大运河畔红色游线
望亭镇立足区位优势与文化底蕴,利用大运河沿线的丰富物质文化资源,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结合起来,串联起运河红色游线。“红色+阅读”初心游。以书香润初心,组织望亭文化学者和社区青年一起,通过实地参观、观看视频、对话座谈的形式共同回忆十几年前的运河记忆,读古诗词里的运河风物。开展“红色书籍读书会”,通过朗诵党史文章、分享交流学习心得、扫码线上阅读党史书籍等读学方式,引导青年党员立足岗位、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启动“青访运河记忆 赓续红色基因”口述历史青访笔谈行动,用青少年视角记录运河历史变迁,在寻访中感受望亭发展成就,唤醒爱国爱家情怀。“党建+工业”研学游。将家乡变化、环保理念、智能制造、科普实践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推出“党建+工业”研学游,组织党员群众走进望亭发电厂、污水处理厂、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大运河党建联盟共建单位,感受时代变迁下小镇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魅力。“非遗+手作”体验游。将大运河非遗课堂、新时代文明实践课堂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在学习与制作非遗、手工作品的时候,将党的历史元素融入其中,开展景泰蓝工艺画制作、天安门立体拼图制作、“童心画党旗”等一系列体验课,引导青少年在实践过程中,以“参与者”、“制作者”的角色,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党史。
用好家门口的乡村课堂
合理利用村庄小游园、小书角、小广播等家门口的资源平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群众中扎根,在耳濡目染中“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田园乡村里边游边学。望亭镇迎湖村盘点村里的文旅资源,整合乡村会客厅、党旗雕塑、太湖边咖啡馆、先锋港湾等几个居民游客最爱去的“打卡点”,融入更多党建元素,打造15分钟学习圈,以回答党史知识问题的方式以答题闯关的方式组织党员开展“现场式”教学,一路“闯关”,边游边学。“党史图书角”开辟学习新阵地。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院等设立了12个“党史图书角”,为红色经典作品打造了专属空间,拓展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方便党员群众专题学习、就近学习。党群服务中心政务大厅里,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在等待间隙,有时也会来读书角静静地看书等着叫号,有的办完业务后还会回来再看一会,小小一方读书角已经成为大家的学习“加油站”。小广播传递党的声音“村村响”。利用村级广播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机动灵活的独特优势,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全镇400余个村级广播平台每天分三个时间段,播放党史故事、红色歌曲等,以传统“听书”的方式学党史。在何家角村,支部书记化身“党史播音员”,用方言乡音诵读四史,通过村级广播播报,让农村老党员学习党史“不断线”。
赓续稻香小镇红色血脉
望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运河古镇和一片灵秀的江南水乡,同时也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行走红色步道,让党建步道成为“党史教室”。整合御亭路沿线“红色驿站”“稻香课堂”“乡村会客厅”等红色资源,打造5公里的“党建示范路”。道路沿线景观与党建文化、优秀传统、时代先锋、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建有党章、党史、党建知识、廉政宣传景观及扫码互动项目,形成了开放式的党建阵地。讲好红色故事,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举办“忆百年辉煌 启崭新征程”行走中的党课活动,在“党建示范路”上聆听革命故事。邀请望亭文化学者用苏州话讲述了望亭革命英烈郑四观暗度陈仓支援抗日、何杏生血洒双白桥等望亭英烈的英勇事迹,他们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给在场党员们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收集红色物件,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望亭镇通过线上线下征集,收集各类红色老物件百余件,通过“红色记忆展”引导党员群众触摸红色记忆,回味光辉党史。在迎湖村的乡村会客厅,参观者被各类斑驳的“老物件”吸引,木耙、石槽等老式农耕工具已经很难见到,还能使用的老式收音机、黑白电视机令人惊喜,革命勋章、草席加工证、粮油供应证等历史票据一下子就将人带回到特殊的年代。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