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赵小越散文集《生命单行而过,何不多看风景》
文/章砚
作家应该有一双向往光明的眼睛,其文字才会如一束束色彩斑斓的光,辉映着并不完美的生活,给人们信心与勇敢、善良与坚守。
读青年作家赵小越的散文集《生命单行而过,何不多看风景》,则让我看到了远方和诗。
赵小越的远方,有心理的,也有地理的,总之是诗意的。她笔下地理上的许多地方,我都熟悉,所以有很好的共鸣。比如,《秦淮河边的隐逸者》。我多次盘桓于秦淮河,沉迷于它的历史沧桑,感慨于它的红尘风烟,而赵小越的秦淮却是在寻常巷陌间体味着人世间的一份纯净与美丽,于岁月芬芳里捕捉着平凡中的诗情画意,李白、杜牧,一个个久远的名字在她的心中次第鲜活。它以女性细腻的笔触,为汩汩秦淮再添独特的温馨,“夕阳将游人远去的背影渐渐拉长,像慢慢咧开的嘴角。”“夕阳在绘出一片紫云后也沉沉睡去了……”读赵小越的文字,依稀置身夕阳中的古老秦淮,可以“仔细倾听着那遥远岁月的回响。”
《无烟雨不漓江》一文中,赵小越不仅写出了大自然清风绿水的神奇,更难能可贵的是,文中处处弥漫着人间烟火气。如田园牧歌般的“鸬鹚捕鱼”,被她写的诗意满满,甚至让她浮想联翩,想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但是,面对机器轰鸣,她的心“竟泛起阵阵忧伤”。这是该文的升华,也是一个作家的担当,如何解决好美丽的传统习俗与势不可挡的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矛盾,早已成为当代人无法回避的课题。这样,不经意间,我在一篇美文中读到了一种足以让人掩卷的深邃来。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赵小越心理的远方,在她的笔下更是多姿多彩。正是那一篇篇唯美的短文,超越了生活的平凡,将视野开阔到了辽远的未来。《父亲陪我一起追梦》,我看到了父女一同前行的故事,故事中,“父爱深似海”,故事中,“我”在父爱的温暖陪伴下,坚定地走向远方。
还有《拄起黑暗岁月的父亲》,让我感觉到,走向心理的远方,是父女间的深度默契,他们互为拐杖,追逐着人生的充实与华彩。当然,无论心理上还是地理上,迈向远方的步履总会伴随着艰辛和泪水,所以,有的人原地踏步,有的人享受远方,无疑,赵小越属于后者,因为她拥有着来自于家人的爱的力量。
至于说到诗,正是赵小越写作的特色之一,无论走向远方的漫漫旅程,无论柴米油盐的家长里短,都被赵小越赋予了诗意。这或许缘于赵小越从小喜欢古典诗词,但更多的应该缘于她骨子里对诗意的感悟。一个包袱,一份礼物,她都会从中发现诗,并在时光间吟哦。《千树梨花万树情》中,我看到的不只是诗意,更是“生活里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微微清香。”它让我想到唐寅的两句诗,“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穿越宇宙大荒,诗情总有一种隔不断的连绵……
我钦佩赵小越行文中的美丽,它自然地起伏于每一个字节、段落间,如绵亘的群山般,甚至还常常会给人更大的惊喜,恰如群山间蓦地弹跳出一轮朝阳,之后霞光灿烂。如,“春终究是有生命力的季节,在行将离去之时,同质朴及深沉的笔触勾勒了季节的朴素轮廓”。
又如:“每天生活在电灯的世界里,我几乎忘记了头顶上还有一块会发光的心灵城堡”。
有的人每天忙碌于生活,早已忘了花前月下的款款脚步,有的人醉心于灯红酒绿的名利场,更是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其实,大江奔腾也好,小溪涓涓也罢,人总归是要静一静的,一轮明月,一盏清茶,一段往事,都会让人会心一笑。而此时,赵小越文字的芳香一定会带来绕梁三日的清音,娓娓道来她心中的诗与远方,如是,不亦乐乎!
当然,我们在负重前行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堪与苟且,但在赵小越心里,它们永远成为不了主流,只有那曼妙的诗句与迷人的远方,才是她笔下源源不绝的旋律……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