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中国美术界共产党员韩乐然烈士
文/丹青
6月26日下午,我突然收到几年未见的老朋友韩健立大姐打来的电话,告诉我这次为了从澳大利亚赶回祖国,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相关纪念活动,费尽了周折,终于平安归来。她准备7月2日从北京来南京,出席南京艺术学院为建党1OO周年创作的韩乐然主题大型壁画,以及他们音乐学院编排的韩乐然主题音乐剧。如果我能陪她一起出席更好,如果我不方便,她准备7月3日专程来苏州府上看望我。我想,韩大姐也是77岁高龄的老人了,不应该再这样折腾她,因此决定无论如何我都会赶去南京,陪伴在她身边。
韩乐然烈士,名光宇,字乐然。1898年12月8日出生于吉林省龙井村(现龙井市)一个朝鲜族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韩乐然在延边参加了“三•一三”反日运动后,遂到苏联探求革命真理,并在上海参加了高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是朝鲜独立运动的先驱。1921年3月,他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于1922年结识了蔡和森,192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初,他被中共中央派到东北工作;1929年末,赴法国等进行国际宣传和调查研究;1937年秋回国后,致力于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投身于敦煌艺术研究。1946年,他首次赴新疆考察,创作了大量摄影和绘画作品,并在当时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举办个人画展,向国内外公众展示了“丝绸之路”上的艺术之光和文化瑰宝。
同时,他又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美学等众多深层次、多侧面、多视角,研究“丝绸之路”上遗存的这些绝世珍品的前世今生。他的首次考古发掘,就选在吐鲁番高昌故城遗址边上的阿斯塔那古墓群。那块土地原名叫“哈拉和卓”,那里原来是哈拉和卓大将在高昌故城外的驻地,阿斯塔纳(那)是首府的意思。哈拉和卓去世后,成了高昌国达官显贵和黎民百姓的墓地,前后历五百余年的历史。无数国王贵胄、文臣武将、才子佳人、贤士名流、黎民百姓都被最后收集到这块粗粝的乱石黄土下。我查过相关资料,当年韩乐然在吐鲁番一开始选择了好几个地点,但都由于财力、精力等原因最终都放弃了。他就在胜景口一带考察过,木头沟未去。最终在三堡乡得到当地老乡的指点,到那里第三天起才雇了当地村民挖掘的,当时他就住在三堡乡的台藏塔边上的一圈围房里(后来变成羊圈、驴圈,前几年因维修保护国保单位台藏塔主体建筑结构,被拆除了!)这次考古发掘收获满满,这才又有了大胆尝试去南疆龟兹古国,探索古代小乘佛教文化艺术在中国境内的源头。有一个多年来一直困扰我的问题,那天在南艺的座谈会上我也提了出来,但这次被彻底地改变,这就是韩乐然带着车辆、助手一帮人,他们是如何从吐鲁番盆地前往龟兹古国故地去的?现在的高昌故城所在地,原来名字叫阔纳协海尔村,现在又更名为古城村,从古城乡,沿着艾丁湖岸边走过去,就是现在的吐鲁番—南疆公路的苏巴什沟路段,也是当年古丝绸之路从吐鲁番盆地前往焉耆盆地,乃至塔里木盆地周缘的必经之路,唐僧就是穿越苏巴什沟,从高昌故城前往焉耆的,他记载在沟里有眼“阿父师泉”,现在还有,叫“阿格拉克布拉克”泉,水是从高处崖壁上喷涌而下,冬天时就变成一条洁白耀眼的冰柱,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因此地在吐鲁番地区所属的托克逊县境内,我研究院在多次调研及文物普查中,多次穿越这条历史上有名的山谷,现在还保留多处大文化遗址,如唐代的礌石馆遗迹、清代的军台遗址等等。礌石馆得名于苏巴什沟到此处时陡然收窄,大概不到二十米宽,却又被三、四块巨石堆叠阻塞,最大的石块有三、四层楼高,在冷兵器时代,没有炸药爆破拆除,你还真的麻烦,驾驶马车、驴车确实无法逾越,你只能够把整车拆解后搬运过去。直到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雪铁龙车队穿越此地时,也只能把车辆拆解后用人工搬运过去,再重新组装开走。(这次重新提到此问题,我前两天打电话,好不容易找到原来吐鲁番公路管理界的老朋友,才搞清楚。当年,甘沟还有一段最早是统治新疆的盛世才时期勘测修建的沙石路,后来去南疆的车辆都是从那里走出吐鲁番盆地的。当年王震将军的南疆进军,也是走的那里!但此路多年改道,早就变成乱石滩了,就算你们考古研究者也绝对不会走那里,因为是后来修的,更没有任何古遗址,因此你们不可能到那里去。)好了,答案有了,当年韩乐然去龟兹古国克孜尔走的线路,也是接下来人民解放军进驻南疆地区是同一条路。这并非是一个巧合,如果你展开他进疆的线路,从兰州开始你就会发现,他特别爱发文章,这种文章看似简单,绝大部分都是游记攻略一类的,但什么地方有水源、地貌,他记得特清楚。更多巧合是,当年王震将军的大军进疆线路,基本上就是韩乐然当年走过的线路!由于这一部分史料的缺失,我们今天无法去认定。但在他身上,这种巧合太多了,不得不说其中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
特别是,韩乐然在吐鲁番阿斯搭那考古发掘时,已经深感自己的财力、精力严重不足,如果没有一个伟大的理想与特殊的使命,促使他必须前往南疆,我想他绝对不可能又冒着巨大的资金周转不力的压力与路途遥远的风险,再往南疆奔向克孜尔……
我是7月2日下午13点左右乘坐高铁,从苏州出发,一个小时左右后抵达南京的。刚入住南京艺术学院对面的古林饭店,韩大姐等北京来的五位韩乐然研究会的专家也同时到达,南艺接待方安排的座谈会约定下午三点左右开始,我们没有时间再进行其他活动,只有听从接待方的安排。当专家们刚放好行李,研究会副秘书长陶里同志通知大家下楼前往艺术学院参加会议,南艺的马海平教授亲自驾车还带了另外一辆车,把我们一行接到南艺。六朝古都用一场不大不小雨迎接我们的到来,韩大姐领着我们五个人走进会议室时,南艺的院领导和各系统负责人、教授都在等待着我们的到来。会议室整洁、有序,宾客与各位教授、领导作了简单的介绍,就在挂有“热烈欢迎韩乐然研究会专家来访”的横幅下正式开始。专家方面主要有研究会会长朴键一教授介绍韩乐然研究会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及韩乐然烈士的一些重要历史时期的经典故事!我仅仅只是作了一些简单的补充。大家认真听取了南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壁画创作,及原创音乐剧《隐秘的光》从剧本创作到实际排练演出,院领导班子成员的高度重视。专家组全体成员对南艺做出的选择与行动,深表赞同与感动。
当我们一行来到巨大的展厅,看到壁画,大家都沉浸在追寻着画面中人物的记忆之中,整个作品,大气磅礴,色彩纷呈中,把我党早期这位隐秘战线上的杰出艺术家塑造得非常成功,整个画面有数个历史片段剪辑而成,既真实可信,更难能可贵。这是一座丰碑式的纪实巨型作品,这是一部永远值得子孙万代铭刻在心的史诗巨制。
晚上的演出阵容,虽然无法和国家级艺术团队相比,但最难能可贵的是所有演职人员都是我们在校的学子,这就是说他、她们也许未来都会成为一代名家,但他、她们的人生第一个演出的就是正能量满满的现代音乐剧,这部原创作品将成为他、她们人生的第一个最有影响力的品牌形象!其实这部原创《隐秘的光》剧情为两幕式音乐剧,共九场,近30首唱段。就把中国美术界首位共产党员韩乐然烈士传奇的一生展现出来了,这部剧作一开始讲述了韩乐然1923年从上海美专虽未毕业却被党组织派往沈阳(当时的奉天),为党在东北筹建做准备工作,直至1947年因空难牺牲的重要革命经历。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所经历的种种苦难与无奈,绝望与奋起必将成为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
我个人认为一部能永远留传于世的经典作品,并不在乎一时的轰动,更不用在乎它的诞生能够拿到什么样级别的国家级大奖,这部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闪现的耀眼星光闪耀登场亮相,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他璀璨的人格魅力四射的重要元素。这部作品虽然好,但还存在许多缺乏原真的历史依据来更好的支撑它。我希望剧本的原创作者,在接下来的修改中,多听听韩乐然研究会的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和建议,这帮人既不图名更不图利,唯一的心愿就是更好地丰满此音乐剧的历史真实和艺术魅力的再升值,因为此剧的升值空间潜力巨大,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一定会成功。何为经典?能够成为经典的作品,必须经得起岁月的检验、经得起琢磨推敲、经得起任何方法的检测、经得起沉黙而后的奋起!比如说,此剧讲述韩乐然在奉天的故事,真实的历史他除了建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的组织,最重要的是收集日本战争狂人的情报,那时候虽然国、共两党之间并没有那么多感情色彩,但共同抗日这面大旗已经展开。我们共同的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
另一方面,作为上海美专的继存者,南京艺术学院无论美术系、音乐系在这部剧中把最能体现韩乐然在吐鲁番、克孜尔调查石窟艺术的这重头戏没有展示出来,这也是此剧中的败笔。其实非常简单的增加一些调查、编号石窟壁画的故事就圆满了,背景资料可采用克孜尔石窟中的“音乐窟”比现在的画面更加精彩纷呈!这也是韩乐然当年编过号码的石窟,现在出现的画面发现时间,与韩乐然在克孜尓调研相差了几十年的时间,绝对不可以用。这部音乐剧舞台道具简洁大方、音乐演奏风格独特,演员虽不太专业,但都尽力做好自己的角色,真的不容小觑!孩子们能够做到这样已经非常棒了!感谢他们的精彩表演!
艺术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其他所有的精神活动,都是从它的土壤上成长起来的。韩乐然的舞台形象由他崇高的精神内核支撑起来的,这是壮美、伟岸与高洁的化身。感谢艺术老师、学子们的这场精彩的演出,它激起了我讲了一些也许不合时宜的感想。
(作者系中国报道网双创中国栏目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