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真情实感是散文的生命

亦飞散文集《月夜观潮》序
发布时间:2021-06-04 10:22:1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文/丹青

亦飞老弟的新书《月夜观潮》即将出版,我在电话中自告奋勇地提出给他写序的事,闻之他十分高兴,再三表示感谢。我和亦飞老弟相识是在北京鲁迅文学院的一次全国散文颁奖大会上,他的散文作品荣获了一等奖,是我给他颁的奖。从那个时候我认识了他,也关注起他的作品。这几年他的散文又先后多次在全国性的征文中荣获一、二等奖,可以说他是一个对文学锲而不舍追求精益求精的作家。

一眨眼和亦飞老弟已经有了十多年的交往,我们也有了很深的情谊,也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我知道他已经有八部作品问世,内容涉及文学的许多方面,有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杂文论文集和电视剧本,也可谓是个多才的文人。近年来他的作品愈发成熟,散文可以说是百尺竿头更上一楼。

海宁我非常的熟悉。2019年12月我应市长曹国良的邀请,商议由我策划组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苏州)中心与海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盐官古镇)保护与利用论坛。本人也曾在中国报道网双创中国栏目、《中国文物报》作过详细的报道。

海宁历史文化悠久,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文化名人。据历史记载,仅《海宁州志稿》就收录了早期人物1409人,光是清代入《文苑传》者就有393人;二十世纪2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收有海宁名人48位;上世纪70年代后编纂出版的《海宁市志》收录名人171人,其中古代62人、近现代109人。我从《影响中国的海宁人》这部厚重的大书里看到收录的365人中,他们“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些名人中许多人都曾经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奋力拼搏,或以其深邃的思想睿智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的进步,或以其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或学艺生涯深刻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或以其自然科学领域的巨大成就造福于人类。”这些名人都在自己的一定领域、一定时期中对中华文明的推进及发展产生过重大贡献和影响。

特殊的文化土壤、文化气候、文化背景,形成特殊的文化生态,使其涌现出一大批大师、巨匠、名臣、高士,近代先后有诗人徐志摩、军事理论家蒋百里、武打小说大侠金庸以及王国维、钱君匋、张宗祥等一大批文化名人,这或许就是一方土地养育了一方人的缘故吧。

散文集《月夜观潮》是亦飞老弟的第九部作品,他以海宁的人文风情,历史传说、名城古镇、钱塘江潮等元素展开描述,我感觉读他的作品既有学者的严谨,又有小说的悬念,更有散文的浪漫和美感,这种写作手法或许和他的职业有关。我知道他是一个身穿警服执法的警察作家,长期的执法经历形成了严谨的作风,丰富的破案实践积累了众多的悬念,作家的思维方式产生了自己深邃的思想,良好的家教培养了他对祖国对家乡和对父母深厚的感情,多种元素形成他散文的显著特色。

亦飞老弟在获奖感言中说,他的散文是用内心的真情在写作,他认为:散文可以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必须要有作家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悟和真情实感,作家的真情实感是散文的生命。他的散文常常散发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且充满了对祖国、对家乡、对生活、对父母的爱,尤其是对父母的爱在他的散文中催人泪下。

“我忽然看到大门里面一个熟悉的背影,她弓着腰吃力地拉着一辆平板车,车上摆放着两包用麻片包裹着被铁丝捆扎成长方形的棉花包,她那蓝色的衣裳,被汗水浸湿的地方已经变成了深蓝色。

那背影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那是我亲爱的母亲。她那孱弱的身体与庞大的一车货物相比,显得很是微小……在这一瞬间我不知如何才好,我的心在颤抖,思绪似乎停滞,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我只知道母亲是在三联轧花厂里当工人,在隆隆的机器旁,在伟大的工人阶级阵地上,穿戴着统一的厂服,为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地工作。然而当时看到母亲竟然是在毒辣辣的大太阳底下干这种搬运工的体力活,这和我想象中的工人有多大的反差啊?满头大汗的拉板车,湿透的蓝布衫,汗珠子滑落在滚烫的水泥地上不见一丝痕迹,我不敢想象这就是我母亲平时说的工作,要不是我亲眼所见,我是绝对不会相信……一个中年妇女,在烈日下一个人拉起二三百斤重的棉花包,一路汗水随行,这种是男人都难于承担的重体力活,却让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弱女子担当了……母亲身上的蓝布衫一下子就干了,留下一片白花花的盐渍,就仿佛是蓝天下漂浮着一片白云,那是母亲付出了不知多少力气流下多少汗水而形成的印痕。”

读着这段文字,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被深深地打动,他母亲的背影难道会逊于朱自清父亲为给儿子买桔子翻越铁轨的背影吗?《母亲的蓝布衫》流下的是儿子的泪,种下的是对母亲深深的爱。

父亲因胶质瘤破裂致脑溢血必须及时手术,“父亲,你知道吗,当你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你的子女和亲人们在外面是如坐针毡,心如刀绞,我们谁也不说话,默默地等待你的出来。我们多么期望你出来的那时,能睁开眼睛看一眼爱你的女儿、儿子媳妇、孙子孙女外孙等亲人,可是……”《父亲节的思念》中,泪奔的儿子常常自责无力回天的能力,只能用深深的爱呼唤父亲。他的父亲曾先后去组建和担任了硖石镇工人消费合作社,海宁县综合贸易公司、医药公司、商业局、饮服公司等多家国资单位的经理主任等领导职务,但却从来不认为是个官,而是个办事员,认为职务只是组织给他安个名分而已。他的父亲一生都在一个个新的岗位上“创业”,解决了不少人的工作岗位,但居然都没有想过如何解决妻子的工作问题,其妻子却是在厂里打临工拉板车,女人干着男人的体力活,这种无私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是何等的难能可贵?“父亲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在社会上留下让人仰望的光环,一生平平淡淡,犹如天上的一颗无名之星,没有人会去了解这颗星星在茫茫的宇宙中存在的理由,发光的作用。然而我始终感觉父亲却给我及他的子女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教育我们要为人真诚和亲,做人积极向上,谋事认真负责,做事勤奋担当。”或许是基因遗传的关系吧,亦飞老弟虽说在海宁也算是个知名人物,大小也算是个官,但他却处事低调,乐于做好事善事,行事不张扬,唯在写作上不断地努力再努力,勤奋地在文学天地耕耘,使自己的文学作品不断面世。

一个作家必定会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亦飞老弟对家乡和父母的爱在他的散文中比比皆是,正直正义,热爱生活,爱党爱国爱家爱人民,在他丰富的情感世界里充满了无限的博爱,这种爱读之让人感动。

他的散文中有许多关于潮的记述,这使《月夜观潮》又具有乡愁文学的元素,乡愁犹如一杯美酒,让人陶醉。钱江潮是他家乡一个著名的特色文化,自然也是他散文的创作源泉。“万马奔腾海宁潮”的天下奇观,他在《月夜观潮》、《我邀刘欢观夜潮》、《壮美钱江潮》等篇目中,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了家乡那闻名遐迩的钱江潮。值得一提的是,他不是就潮而写潮,他把自己的思想溶入了潮水中,将潮的文化跃然纸上:“海宁的钱江潮,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现象,它的每一朵浪花也不仅仅是李白、孟浩然、施闰章等文人笔下的诗,而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是一种我们当今时代改革开放的一种潮流。钱江潮展现了我们祖国七十年来的奔腾不息的奋斗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全国人民战胜艰难困苦,建设新中国的不屈的革命精神;展现了每一个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钱江潮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升华。

我记不清是哪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颗优秀的种子,如果你把它放在杯子里,最多是一颗豆芽;如果放在盆子里培养好了,它能成为好看的盆景;但你如果把它丢在森林里,在天之灵、地之厚的肥沃土壤里,它就能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种子和人生都需要蜕变,当然这蜕变离不开生长的环境和拼搏的精神。亦飞老弟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宁人,汲取了海宁天地之灵气,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成为文化“大树”是值得庆贺的。我想:在海宁文化历史发展中,那不断增长的名人名单中,他会成为其中一员。或许若干年以后,他在海宁的历史上留下的文学著作,就是给海宁留下的精神食粮。

《月夜观潮》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推荐给大家。

以此为序。

(作者系中国报道网双创中国栏目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