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李航)5月23日,科技教育·创享未来——第七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开幕。本届创新周,以推动“互联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政府领导、教育管理者、专家学者及教育企业家,共同探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径。
第七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启动仪式
开幕大会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常务副总经理赵伟鹏主持。他介绍道,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时代越是向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作为专注于服务教育创新创业的生态平台,始终站在教育创新的最前沿,聚合教育创新力量、发出教育创新声音、赋能教育创业企业、助力教育行业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殷长春强调,以“互联网+教育”为代表的科技与教育融合驱动,在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普及教育场景智能化、推动校园建设信息化、促进育人方式多元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助力教育变革发展,已有丰富实践成果,也成为必然趋势和重要方向。
北京市海淀区政协主席刘勇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互联网+教育”行业要推进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教育服务,促进科技与教育更好地融合。充分发挥教育创新优势,积极协同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格局、新思路,为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海淀置业集团董事长张丽君表示,规模聚集、资源要素和人才优势,让海淀孕育出了众多在国际知名、国内领跑的互联网教育品牌。互联网教育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淀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加快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教育要靠创新实现对社会精准、全面、及时的服务,因此要促进教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手段先行先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就《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迈向教育发展新征程》这一主题发表演讲。他谈道,“高质量教育体系”指向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为完善、更为多样、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教育体系,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描绘了蓝图,为迈向教育发展新征程指明了方向,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以《“互联网+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着力点》为主题发表了演讲。她指出,互联网成为教育教学的第三空间,实现了从增强型技术到颠覆型技术的突破,“互联网+教育”作为信息化引发教育变革的起点,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抓准四个着力点:要优化云网端,建设网络学习空间;要深化教育改革,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要创新服务业态,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要健全数据管理体系,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
开幕大会设置以“推动‘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体系的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高端对话环节,本环节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素主持,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张晓龙就“五育”在一线学校的落实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构建“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体系的建议以及教育科技推动“五育并举”的创新发展路径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褚宏启指出,“五育并举”在学校落实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单,大多学校仅围绕劳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过于单一;二是散,五育之间缺乏融通,缺乏整合;三是浅,只满足于做活动,缺乏高度上的理解。四是累,加重了学校、教师、学生的不合理负担。
张志勇表示,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是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任务,要处理好主体育人和协作育人的关系,处理好协同育人和综合育人的关系,处理好全面育人和特长育人的关系,保障人的全面成长,突出支持、呵护儿童的个性发展。
张晓龙认为,五育并举不是课程的简单增加,而要让课程融合在一起。五育并举是全面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联网教育和学校教育也要有一个融合过程。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教育的获取途径变得更加方便简单。我们注意不要简单地使用互联网技术给孩子们传递很多信息,还要关注到孩子们情感。互联网教育或者是现在新的科技在赋予我们新的能量。
王素谈道,教育面临颠覆性变化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要通过技术赋能的方式,实施并推动“五育并举”。
据悉,本届创新周将从5月23日至29日,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连续举办7天的系列精彩活动。活动内容包含开幕大会,10场平行论坛、3个教育工作坊以及名企考察、创新成果情景体验等。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