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陶丽颖 报道)5月20日,由中共苏州市委网信办主办,苏州市新媒体联合会承办的“沪苏同城购,百名网红探”暨沪苏两地高校大学生“背包记者团”苏州行活动在“表白日”拉开帷幕,来自上海、苏州两地高校大学生等组成的“背包记者团”,走进苏州“网红打卡地”进行实地采访,意在强化沪苏联动,助推“五五购物节”,传递苏州“最江南”文化资源和良好城市形象,为全面带动苏州线上线下消费助力。
上午9点,沪苏大学生“背包记者团”首先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的专题成果展示区,大学生们对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发展历程、改革开放试验田、产业发展、东部新城等内容版块,都做了一定了解。在沪苏大学生们的热情提问之下,规划展示馆的工作人员对苏州工业园区的重点片区逐一做出了横向的梳理与解读。用影音结合的方式,利用科技与新媒体技术,纵向贯穿,在新基建、综合交通、经济体量、产业规划方面给在校大学生做出了科普认识,对何为“园区经验”做出了一定意义上的诠释,为苏州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夯实了有力的基础。
据了解,园区的邻里中心最初是由“菜场”起家的,1998年苏州引进第一家新城邻里中心,这是苏州与新加坡合作的经验成果,在反复实践实操中,截至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有16家邻里中心,这已经成为区域性商业服务亮点,是每一个园区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景城邻里中心,背包记者团一行感受“家门口的幸福”。如今园区居民无论是买菜、就餐、修理、缝纫等生活琐事,还是接种疫苗、邻里社交、政务咨询,抑或是要去民众联络所、图书馆等,都可以在这里一站式完成。更值得一提的是,景城民众联络所,这是借鉴新加坡先进的公共管理经验,为老百姓量身打造的社区政务服务。来自上海的大学生讶异于小小的联络所,“五脏俱全”。图书馆、民众俱乐部、乐龄馆应有尽有,看着辖区居民们脸上笑颜如花,来自上海的李同学感慨道,“这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象化表现啊。”
当前,沪苏高校大学生“背包记者团”来得正当时,阳澄湖半岛的最新项目“汽车影院”于本月刚刚启动,“汽车影院”的概念起源于国外,以新颖、个性、自由、放松、浪漫、私密为特点,深受年轻有车一族的喜爱。“五一”期间,苏州首家“汽车影院”登陆阳澄半岛,成为“夜经济”的又一亮点。沪苏大学生背包记者团一行来到这里,实地感受“星空下的浪漫”。据悉,阳澄半岛汽车电影嘉年华正在进行中,活动以周末主题汽车电影为亮点,创造了新的夜经济增长方式,也进一步丰富了“姑苏八点半 最美夜江南”品牌。
风从东方来,潮涌长三角,苏州的月光码头有着“上海后花园”的美誉,上海外国语大学有几位大学生是第一次游玩苏州,被码头湖边的波光粼粼所吸引,自由洒脱的摆拍,实地了解苏州百姓的日常。作为环金鸡湖商圈的一大亮点,即便是工作日,科文中心依然有络绎不绝的人群,在人头攒动之中,同学们踊跃投身于自然风光之中,感叹“沪苏互联”不只带来交通上的便捷,更让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深入的洗涤消费。
一路走,一路游,在往前“GO”的愉快体验中,沪苏高校大学生“背包记者团”抵达了江南丝绸展览馆。讲解员悉心介绍了抽丝的工艺原理,引得学生们的聚精会神。据了解,在江南,最长的茧抽丝可以达到3000米以上,在几番好奇之下,工作人员展示了“活蚕”,告知学生们“蚕”浑身上下都是宝贝,将展览馆化身为“丝绸之路”,不止将丝绸的来龙去脉、精湛工艺完美呈现,相关工作人员讲解了“如何挑选洗涤蚕丝被”等实用性的家常小知识,丰富了大学生们的阅历。
平江路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也是古城苏州的缩影。刚走进这一块,大学生背包记者团一行就拿出“长枪短炮”,记录网红打卡地的精彩,一名同学被平江路随处可见的“茶馆文化”所驻足吸引,她感叹:原来喝茶那么讲究。在吃茶的文化里,苏州有着老一辈的规矩。以清净之心,泡优雅之茶。甘甜的回味,浸透了本地茶的醇香。当茶底由浓转淡,一炷香的世界,也就慢慢地从指间流逝,有物道相伴的日子里,平添了诸多乐事。而泡茶的器皿,更像是对苏州生活仪式感的尊重,有时间时细品,忙碌时狂饮,每日不离茶的苏州人沉时坦然,浮时淡然,在拼命中升华自己,香气也如同人生感悟一般,经久不散。
有同学买了一杯“苏式绿豆汤”,一口甘甜如同泉水,沁人心脾,直通喉底,疏散凉意,缓解燥热之感。软硬适中的本地糯米,香甜不齁,被煮到烂透的嚼劲绿豆,解暑消疲。再配上蜜枣、葡萄干、红绿丝,脆甜沁脾感颇有苏州人“老发头”的传统。苏州本地的同学告诉来自上海的同学,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采用分装式,因为如此配料可以自行选择。沪苏两地文化得到了充分的融合与交流。
除了融入和对接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之外,苏州也一直在努力谋求提升城市能级,目标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改革仍在进行,开放之城海纳百川。长三角一体化,苏州带着使命和任务。本次“沪苏同城购 百名网红探”沪苏高校大学生“背包记者团”苏州行活动落在了实处,为苏州“吃、住、行、游、购、娱”赋能了相关元素,用年轻大学生的社交渠道,将“后花园”的底蕴得到了二次传播。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