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赵冉)巍巍雨花台,英雄纪念碑,两个特殊群体聚在一起,上了一场春风化雨、直抵人心的现场党课。3月31日,清明节前夕,中共江苏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联合委员会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为主题、线上线下两途径、分“缅怀”“传承”“弘扬”三个阶段的教育活动,邀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南京军区政委、党委书记方祖岐上将,老红军薛中天,老八路高友德,老解放宋忠益,老解放胡恒隆等5位革命老前辈,为近百名流动人才党员讲述革命故事,发放党史学习教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上午10点半,全体同志整装列队,神情肃穆,在烈士纪念碑前向革命烈士们敬献花篮。随后,大家集体鞠躬默哀,缅怀革命烈士为国为民的不朽功绩,表达对革命先烈英灵的深情告慰。
流动人才党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同时也存在高分散、难集中、常流动等现实问题,能像今天这样聚在一起并不容易。
为此,江苏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联合党委充分发挥流动人才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经近2个月的努力,将24个党支部整合为10个,并在此次的主题教育活动上宣读联合党委所属党支部书记、委员任职批复。
“我宣誓:铭记入党誓词,严守党纪国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热爱伟大祖国,履职责尽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面对着巍峨的烈士纪念碑,联合党委委员同新任党支部书记、委员一起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在革命老前辈的见证下,在鲜红的党旗下,郑重许下入职誓言。
最后,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祭扫的全体同志缓步绕行,依次瞻仰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接受革命烈士精神的洗礼和教育。
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
精神如山,重在传承。烈士陵园西门附近,有一片同心林,眼下正春色如许,晚樱、二月兰、映山红争先绽放。一块1.8米高的泰山石刻竖立在此,由革命老前辈们正式揭幕,鲜红的“传承”二字,更让人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据了解,“传承”石刻由方祖岐上将亲笔题字,这块石刻的落成,将以地标之义,成为雨花台烈士陵园的重要景观打卡地,成为可视的精神和可触的信仰。
现场,方祖岐将“传承”书法作品捐赠与雨花台烈士陵园。这位“诗、书、画”造诣兼备的共和国将军动情地说:“雨花台埋葬着千千万万牺牲的共产党员,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他们没有享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永垂不朽,他们值得!”方祖岐殷殷嘱托在场的流动人才党员们,共产党人什么时候也不能停止奋斗的脚步,要奋斗!奋斗!再奋斗!迎来美好的明天!
得知要给流动人才党员讲党史,101岁高龄的老红军薛中天特意穿上了心爱的军装,胸前挂满了功勋章,与大家进行了视频连线。薛中天16岁参加革命,经历过百团大战、太原战役等近百次大小战斗。在一次冲锋中,头部负伤残废,但还未痊愈,他就绑着绷带回到部队,要求参战。
老八路高友德,今年96岁,曾参加过沂蒙山、鲁中反扫荡、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195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胡恒隆今年90岁,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在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第二分部汽车第一团,和战友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源源不断地为前线将士送去弹药和给养。
“1949年4月22日渡江战役打响时,我只有18岁。当晚我从安徽肥东坐卡车前往南京浦口,由于道路破损严重,全程花了30来个钟头,沿路还能听到远处枪炮的轰鸣声。我们不敢有半点懈怠,等部队步行抵达浦口码头时,天已经黑了……”宋忠益是江苏省军区南京第十六离职干部休养所正师职离休干部,1947年3月入伍。他曾参加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当天,他穿上庄严的老军装,精神矍铄,耐心为流动人才党员讲述着革命往事。
革命老前辈们虽已高龄,但战争年代的点点滴滴,却依然深深镌刻在他们记忆里,他们的叙述中不乏很多感人的细节,他们的回忆,就是鲜活的“红色党史”。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党员学习党史是首要政治任务。活动现场,江苏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联合党委聘请5位革命老前辈担任联合党委党建工作顾问。革命老前辈也特意向流动人才党员赠送了党史学习教材,勉励他们感悟百年党史,让红色精神代代传承。当天,雨花台流动人才党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
共植同心树,弘扬革命传统
“应当像革命前辈那样做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斗的经历让现场掌声经久不息,不少流动人才党员心潮澎湃、泪湿眼眶。一位名叫刘浩同志激动地说:“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的党课!”
“这些曾为保家卫国贡献青春、立下汗马功劳的老战士戎马一生,如今虽早已到了人生暮年,但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却丝毫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仍然在发挥余热,这让我很受触动。”流动人才党员郭志扬表示,这次活动充满仪式感,让他接受了一次精神充电、党性洗礼。他会弘扬老一辈革命传统,铭记党员的责任与义务,努力工作,积极回报社会。
活动的最后,全体同志在革命老前辈的带领下,在同心林共同植下一棵喻义弘扬革命传统的松树、三棵喻义传承红色基因的红枫,预示着逆境中顽强的生命和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流动人才党员张增峰在同心林前久久伫立,他拿起手机拍下了自己刚刚亲手种下的小树苗。“期待来年春天,它们吐绿纳新,茁壮成长。以后每年我都会来看看这些树。”
“刻在石头上的‘传承’二字,更要刻在我们每位党员的心里,刻在我们的灵魂里。”江苏省流动人才服务中心联合委员会党委书记唐宏强说,流动人才党员要坚定信仰,注重修心和从自立、自律、自强三方面自我提升,强化党性修养。他表示,此次活动旨在以革命老前辈为榜样,教育引导流动人才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汲取前行的力量,将激发的信念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这是一场触及心灵的教育,每位流动人才党员都得到了精神的洗礼和信念的提升。今后我们会组织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流动人才党员聚力聚心,让党史教育入脑入心。”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