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王可)3月13日—14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申报的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京剧叶(盛章)派武丑艺术表演人才培养”成果展演在长安大戏院上演。该项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主办、北京京剧院承办,是在2016年“叶(盛章)派青年武丑演员培训”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又一次京剧武丑演员集中培训,是艺术基金、高校、院团三者间有效联动结合的再次探索。
13日演出折子戏《借扇》《刺巴杰》《盗甲》《起布问探》,14日演出全本《三盗九龙杯》。长安大戏院现场气氛热烈,叫好声不绝,久不上演的叶派武丑剧目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著名导演郭宝昌,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孙萍,项目教师刘习中、郎石昌、叶金森、吴建平与项目艺术顾问叶蓬、杨少春、黄德华、叶金援等莅临现场观看演出。
本项目自2019年立项以来,面向北京地区戏曲院团、院校招生20人,得到了包括北京京剧院、国家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项目一以贯之地以传承叶派武丑表演艺术、传续叶盛章先生精神品德、挖掘整理恢复传统剧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训目标。2020年12月在北京京剧院举行正式启动仪式,本项目与北京京剧院的深度合作,是以恢复传统京剧艺术为纽带,搭建起高校与院团之间深度合作交流的桥梁,更是打通产学研互相融合交流的再探索。为了进一步提升项目培训效果,本项目分为理论课程、剧目教学、剧目实践排练与汇报演出三个阶段进行。
受疫情影响,第一阶段理论教学采取线上授课的方式进行。项目于2020年5月10日正式线上开班,至2020年底分别邀请了钮骠、刘习中、郑岩、叶钧、黄德华、叶蓬、萧润德、叶金森、张四全、叶金援、吴建平、年金鹏等专家讲授了“武丑演员防伤经验谈”、“京剧丑行艺术概述”、“武戏的编排原则及导演方法”、“武丑剧目的移植改编经验谈”、“叶盛章与叶派丑行艺术介绍”、“叶盛章的艺品与人品”、“叶派武丑的艺术特征与舞台气质”、“叶盛章与中国京剧院的艺术风格”、“叶派剧目的表演配合”、“随叶盛章先生学艺的回忆与体会”、“我与三叔叶盛章”、“张春华对叶派武丑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起布问探》的艺术脉络”、“《三盗九龙杯》研讨”等多次专题课程;第二阶段采用线下授课的方式,自2021年起由老师与学员单独沟通说排,集中、连续的开展剧目学习计划;第三阶段以集中线下教学的方式,在北京京剧院针对性地对四出折子戏和全本《三盗九龙杯》进行全面系统地精致打磨排练。
京剧叶派武丑艺术,由京剧丑行艺术大师叶盛章创立。叶盛章(1912—1966)系京剧教育宗师叶春善(1875—1935)第三子,以武丑艺术见长,擅演的剧目有《三盗九龙杯》《偷鸡》《盗甲》《连环套》《打瓜园》《智化盗冠》《酒丐》《秋江》《徐良出世》等,而他更大的贡献,是首开丑行演员挑大梁、唱头牌的先河,被誉为京剧艺术历史上丑行挑班的第一人。近年来,叶派武丑代表性大戏鲜见于舞台,传承人缺乏,剧目濒于失传。为了及时抢救叶派剧目,培养后继人才,在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的资助下,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为项目主体,举办了本次武丑表演人才专项培训项目。
京剧艺术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虽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传承,以及京剧人才的培养。传统剧目是京剧艺术最丰富、最肥沃的精神文化土壤,舞台上色彩纷呈的各个流派,无一不是通过剧目来体现,而京剧人才又是使得这些剧目得以传承和延续的关键。因此,本次叶(盛章)派武丑青年人才表演培训及成果展演,是将近年来极少上演的叶派武丑名剧扎根在青年演员之中,重新恢复整理搬上舞台,从而得到系统性、持续性、规模性的传承与弘扬,在抢救性传承叶(盛章)派武丑艺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是针对“富连成研究”实践与学术有效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在接续和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