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双创

腾飞的雪豹

发布时间:2021-03-01 16:27:4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文/丹青

1984年,改革开放进入了第六个年头,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全国上下欣欣向荣。彼时,在江南水乡孕育了一只“雪豹”,乘着改革的春风,迈开了雄健的步伐,开始和中国百家的皮革服装一起走向世界时尚的舞台。

我接触雪豹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那是在2019年12月由笔者策划组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苏州)中心与海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盐官古镇)保护与利用论坛上。海宁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等方面,特别是对盐官古镇的文化空间提升、周边环境整治等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本人曾在中国报道网双创中国栏目、《中国文物报》作过详细的报道。会议期间,我进一步了解到海宁的经济发展名列全国百强县(市),而作为对海宁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海宁皮革服装名扬海内外,尤其是雪豹皮衣我早有所闻。

海宁的皮革服装是如何名扬海内外的?雪豹就成为了笔者探访的对象,虽然这个故事的主角,也许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海宁算不了什么,但它却见证了一个普通企业在改革开放40余年来,从发育、成长,到今天成功的历程。

笔者在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深入探访,所见所闻中无不被雪豹人的改革精神、创新思路、企业理念、产品质量、营销服务等方面所感动!雪豹一路走来,展示了一个民营企业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中发挥出的积极的创新精神与实践经验,没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奋斗历程,就不可能有今天雪豹人的追梦启航!

笔者在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采访了朱伟祥总经理,这位年轻帅气的总经理精明干练的脸上流露出一个青年企业家自信的笑容,体现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魅力与风采。

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与国有经济共同支撑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民营经济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作用。雪豹自1984年创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皮革、裘皮服装领域,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雪豹”品牌深入人心。

雪豹历来重视产品质量的管理,在省纺织测试研究院牵头下,开展了浙江制造标准的研制工作,参与起草了皮革服装相关制造标准,标准明确了吊面毛皮服装的生产要求,在吊面毛皮服装生产过程中规范了原材料及制造工艺、质量等环节。标准的实施为业内生产企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能进一步推动产品品质提升,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提升“浙江制造”吊面毛皮服装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品字标“浙江制造”是代表浙江制造业先进性的区域品牌形象标识,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正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战略抉择,让企业更加贴近“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契合了“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方针。

笔者多次带着思考、带着疑问探访、调研,并且通过查询、走访当年企业创业时的相关人员,以求探索这个企业在改革开放40余年中的发展历程。在朱伟祥的安排下,我采访了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彤先生,张志彤向我介绍了雪豹自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创业,在雪豹集团公司董事长曹浩强的带领下,雪豹成长的风雨历程。

通过张志彤对曹浩强先生的介绍,我感觉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方针政策这个大背景前提,企业领导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一个企业和企业家的经历,其实就是时代的浓缩,是民族艰难前行中最直接、最真实、最鲜活的佐证。

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个体户(企业),国有企业海宁制革厂、海宁皮件厂一些技术骨干纷纷跳槽,或自行办厂,或去这些新办的企业当领导当技术员及师傅。一时间创办的小型皮革厂有20多家。由于掌握了皮革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制革技术,这些新办的小型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占得先机。曾以知青身份去当兵的曹浩强,从部队转业到了海宁五交化公司工作,为了改善自家的生活,他在海宁和上海间悄悄做起了劳保产品的生意。

曹浩强姐姐曹静玉时任海宁皮件厂厂长,曹浩强从她那里了解了皮衣制作的工艺流程。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创新精神的曹浩强发现当时皮衣市场前景广阔,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调研和思考,他认准了这一市场。1984年,他毅然辞去了让人羡慕的国企工作,决定创办海宁辛江皮件厂。

共产党员辞职下海经商,自寻出路,办民营企业,能行吗?

这决定让家人极力反对,抛弃铁饭碗,以后的路好走吗?

这决定使海宁上级主管单位派人找他谈话,但他已是破釜沉舟。

曹浩强的航船将向何方行驶?

有了目标和方向,就得撸起袖子拼命干。曹浩强筹了5000元人民币,租了24台缝纫机,招了24名职工,租用辛江乡电影院后台作为厂房,创立了海宁辛江皮件服装厂,开始了他的皮革之路。

希望自己的产品有一个好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于是他选择了上海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大都市作为目标市场,后来经姐姐介绍接了几个外贸订单,慢慢地通过各种渠道又和上海西伯利亚公司、友谊商店、华侨商店、锦江饭店等名店拉上了关系,他发现自己的产品销量很好,内贸比外贸利润高,一下子增强了信心。

当时,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商业城市,品牌众多,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开拓市场,曹浩强认为就要到这样的风口浪尖上经受考验。所以,雪豹一开始就考虑到从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出发,对品质和服务精益求精,以此来赢得市场和客户的信任。

1989年,他正式选择了上海这个大都市作为目标,在那里招聘本地人组建起自己的团队,又在上海金陵中路105号开设了雪豹皮草行门店,两层营业用房只有200多平方米,但他还是花了70多万元。他跑遍了大半个上海,参考人家店堂、橱窗设计的风格,吸收借鉴后形成了开放式、大玻璃橱窗的风格。

有了自己的工厂,有了自己的皮革服装产品,也有了上海大都市的门店,如何把自己的产品拓展出更大的市场?他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谁都知道,商品要有自己的商标,一个商标的形象对商品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定要设计一个喊得响、记得住、有影响力的商标。他心里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于是,采用了在全国公开征集商标设计的方式,以选中者给予2万元奖励的承诺,通过报纸广泛征集方案,最终录用“雪豹”为商标。“雪豹,宝中之宝!”广告语一下子叫响了“雪豹”这个品牌。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颗优秀的种子,如果你把它放在杯子里,最多是一颗豆芽;如果放在盆子里培养好了,它能成为好看的盆景;但你如果把它丢在森林里,在天之灵、地之厚的肥沃土壤里,它就能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雪豹就如那颗种子,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扎下了根。雪豹皮草产品和皮革服装以质量上乘、产品新颖、设计前卫、价格合理、服务优良吸引了广大消费者,成为风靡大上海的时尚服装,产品供不应求,形成了“一豹难求”的局面。

雪豹皮草行门店前排起长队购买皮衣、凭票购买、店堂大玻璃被挤破……上海和全国各地的媒体做了许多宣传报道,让雪豹生了翅膀腾飞,企业开上了快车道。

上海的皮衣做得风生水起,每天要安排两辆大卡车,凌晨从海宁总厂运货到上海销售门店,以满足门口迎候的消费者购买。为此,公司就在上海迎丰大酒店租房,提供给每日运货司机住宿休息。

在售后方面,雪豹结合皮革服装的特殊性,较早推出对服装产品实行三包服务的承诺。同时,雪豹又推出“雪豹皮衣回娘家”延伸服务,消费者购买的皮衣可以放在雪豹工厂保管、保养、修复等,赢得了许多客户的好评。

由于款式、品质、售后等各方面都让用户满意,雪豹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直到今天,上海市民对雪豹还有着深刻的印象与特殊的感情。

雪豹团队的成功,引起了很多海宁同业的关注,大家都纷纷在上海租店面,一时间上海金陵中路,成了“海宁皮革一条街”。曹浩强看到这种情况,作为一个有经营头脑的企业家,他拓展思路把视线瞄准了北方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雪豹腾飞到东北三省,又在北京、南京、杭州、贵阳、安徽等地开设自己的专卖店,使雪豹在全国多地都有了销售网络。

媒体对于雪豹的广告宣传更使产品产生了巨大的销售效应,使公司跑上了高速道。为开发适销对路的皮革新产品,雪豹每年派出人员进行国内外市场调研。为开拓境外市场,推销皮革产品,寻找境外合作伙伴和学习国外先进制革技术和管理经验,先后赴多国开展考察,洽谈皮革服装产销、皮革商贸等事宜,邀请国外皮革专家来雪豹进行制革技术考察与交流。

雪豹皮革服装成为中国浙江海宁皮革城的品牌产品之一,在中国和国际市场具有品牌影响力,它的生产销售引人注目,雪豹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

雪豹皮革服装的三包服务,为广大消费者给付了定心丸,雪豹产品,在全国深入消费者之心。

然而,20世纪九十年代,劣质皮革的出现冲击了皮革市场,也给海宁皮革城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冒牌雪豹的三无产品。这些产品或褪色严重,或质量低下,消费者向中国国家工商管理部门进行了投诉。经过调查,这些都是假冒雪豹的伪劣产品,虽然经过查证以后,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工厂得到了处罚,但事实上,却给雪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中国经济市场进行全面改革开放,雪豹的发展也进入了转折点。随着销售网络的不断扩大,货品生产与供应的矛盾突出,企业现代管理技术滞后,家族式体制与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要求,成为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这些矛盾导致企业在原材料进货加工、产品生产、策划营销、财务安排、商业布点、人事安排等诸多方面出现了问题。甚至出现专卖店无货可卖的情况后,专卖店人员私自从其他地方引进衣服充当雪豹皮衣,放在门店销售,出现了自己售假现象。直到消费者的皮衣出现质量问题退回厂家维修时,才发现专卖店售假的事情,但此时时局已难以控制。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克,企业内部产生的管理问题,便是一个企业发展的致命伤,再加由于资金链断裂使雪豹濒临倒闭破产。

犹如是股市断崖式跳水的崩盘!雪豹一下子从高山跌到了深渊,回到了曾经的原点。何去何从,雪豹将如何选择自己的方向?

针对公司以往注重向规模型大企业发展、内部管理没有及时跟上、企业产权不确定的弊端,公司提出股份制改革,通过内部体制改革,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扩大经营,下属企业及集团公司本部,改内部股份制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抓大放小、保优弃劣、精简机构”三大措施,在资金、政策和管理上向重点产业和产品实行扶持和倾斜,每个企业承担自己的经营管理责任。短短几年,公司先后拓展组建了沙发公司、汽车零部件公司,积极开发新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雪豹走出低迷,如火凤凰涅槃重生,再次扬起腾飞的翅膀。

1998年,企业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改制,慢慢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2005年雪豹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对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重组,使在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的雪豹皮衣重振雄风再次腾飞。

当时的情况是,在海宁市区没有厂房,没有一个工人,也没有一个客户,企业都需要从头开始。改革重组后的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实行了三大措施。措施一:在全国开展打假行动。到南宁、广东、山东等地开展打假工作,在各地工商部门的配合下,清除了外地假冒雪豹的品牌服饰。这一年,全国各地的媒体上不断出现雪豹打假的消息,提高了雪豹知名度,把外面的品牌重新拿回来,为开拓市场扫清了障碍。

措施二:开办服装展销会。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从租用的农用民房搬迁到了海宁市出口加工区,这标志着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全新的开始。火凤凰涅槃重生——雪豹腾飞,成为企业的一个转折点。在那里开办了重组后的第一次服装展会,雪豹服饰的亮相成为市场的一个亮点,雪豹回归了!随后又去北京等地参加了多场服装博览会,再一次扩大了雪豹的知名度。措施三:在全国招收雪豹代理商,拓展雪豹的销售渠道,为雪豹占领全国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实施的三大措施,把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纳入了正常运行的轨道。雪豹人吸收多年来成功的经验,认真反思以往生产经营过程中失误的原因,思考纠正的方法和举措。

创业说说容易,其实做起来非常艰难,尤其是起步阶段更是困难重重。谈到现在企业的腾飞,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彤显得非常谦虚,他认为雪豹的发展得以雪豹原有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雪豹继承企业的优良传统,在产品生产方面,严格选择用料,包括拉链、纽扣、线都精心挑选。在品质管理当中,开展科技创新,2006年引进ERP管理系统,整个流程化管控,生产管理的每一道环节,都有专门人员的检验监控,利用数字化管理提升产品的品质,雪豹的每一件皮衣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实现全程可追溯。

如今的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已告别昔日租房办厂的窘迫状况,重振雄风,在自己17400平方米土地上建造了30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有研发设计人员40余人,营销人员四五十人,在产品提升、工艺改进、客户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开设了直营智慧门店、奥特莱斯专柜、一站式工厂体验中心、线上商城,并与多个国内外品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雪豹再次走上了发展的高速路。

“2020年,雪豹又开始引入智能化设备工厂的概念,接下来会往智能化制造这一块进一步发展。”谈到企业的发展愿景,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彤非常自信地谈到了下一步的目标。

面对雪豹的再次腾飞,雪豹人不断探索如何更上一层楼,不能只在皮革和裘皮服饰方面发展,更要走进、深耕服装圈。

回顾对雪豹的采访,笔者感慨万千。雪豹企业的发展过程,正是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中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民营企业在发展成长中经历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党的领导,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完善自我的曲折和艰辛,最终不断开拓创新得以涅槃重生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作者系中国报道网双创中国栏目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