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

西海固:金融活水贯通产业经脉

发布时间:2021-02-03 10:35:06 推广 来源:经济参考报

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如果你有理想,就要去努力实现……当王占有不愿意向命运低头,借着政策东风勤劳养牛,摆脱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黑名单”后,金融再一次帮他叩开了致富的大门……

金融活水搅热了西海固这片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实现产业快速发展和贫困户收入稳定增长双赢。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新阶段,农村发展有了新的融资需求,西海固地区开始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瞄准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金融创新正在打通乡村振兴“任督二脉”。

产融结合的“三级跳”

隆冬时节,六盘山银装素裹。记者来到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闫关村时,王占有正开着拖拉机给5个棚里的170多头肉牛喂青贮饲料。添草饮牛、备草备料、清理棚圈……他忙得热火朝天。

曾因2000元贷款逾期未还而被列入“黑名单”,无法再贷款的王占有,一度靠借钱买牛、屠宰卖肉为生,日子贫苦潦倒。缺少资金,想搞养殖难上加难。2015年固原农商行来村里考察,决定给王占有等农户先放一部分款“观察一下”后,他的日子迎来了转机。

2万、4万、10万、20万……凭借勤劳苦干、诚实守信,王占有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贷款额度也越来越高,而贷款形式也从亲友担保、三户联保到自己给自己担保。“信用真的可以当钱花!”让王占有最意想不到的是,多年来树立的良好诚信居然变成了“抵押物”,获得了30万元贷款的授信额度。

在“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的金融支持模式下,王占有的生活实现了“三级跳”,而这一理念也成为当地创新金融扶贫“张易模式”的核心。“银行+企业+贫困户+订单购销”的模式,正在让金融与产业紧密结合,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和贫困户种养殖资金不足的问题均得以解决。

“首先要解决贫困户贷款难,我们通过贷款投放提升涉农企业的生产能力,并让他们与当地贫困户围绕‘种产销’产业链进行联姻,以此发挥银行的撬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采取‘线上+线下’的整村授信模式,对一般农户实施最高30万元的‘信用贷款’,逐步扩大授信面和授信额度,再次则通过担保等形式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给予支持,使其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最终把农村地区有信贷需求的群体全部覆盖到。”固原农商行信贷部经理袁相鼎说。

订单购销保脱贫、信用帮扶助脱贫、基金担保增脱贫……“张易模式”的“三级跳”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振了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信心。2019年底,张易镇正式走出贫困序列,实现了脱贫摘帽。而这一“量体裁衣”的金融扶贫模式也正在向全区推广,并以网格化、立体式的形式交叉覆盖到更多的农村特色优势产业中。

“诚信”成为最大金融资本

养牛越来越有信心,幸福已经到了家门口。这种感觉像挥棒而出的魔法,腾越过六盘山脉,洒落到越来越多西海固群众的身上。多年来,从泥土里长出来的西海固金融扶贫经验逐级破解着贫困户贷款的全国性难题,在探索实施的诸多模式中,“信用+产业+金融”三位一体始终贯穿其中。

曾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的吴忠市盐池县“盐池模式”,就是将原来农户小额贷款评级授信中的诚信度占比由10%提高到60%,将资产状况下调到30%,以解决贫困群众无人担保无物抵押的难题。截至目前,贷款户信用十分优良,达到了树立群众信用意识、打造诚信环境的初衷,也促进了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

“自脱贫攻坚战在西海固地区打响以来,当地通过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破解了信贷资金落地的障碍。更为重要的是,催生培育出的‘信用建设’正在这里开花结果。”固原市金融工作局局长安希平说,对于缺乏抵押物的农户来说,“诚信”已成为他们最大的金融资本。

“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誉不可贷”的风尚不仅是一种金融理念,更是乡风文明和道德风尚的强力“助推器”。这一观念不仅激发了当地群众利用信贷资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还激活了扶贫要素的组合投入,使财政、信贷、保险、基金等各类资金聚集贫困地区,共同发力。

盐池县生态脆弱、干旱少雨,产业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较大,相应地因病、因灾致贫返贫情况突出。“我们为全县所有农户量身打造了‘2+X’菜单式扶贫保,其中‘2’属于基础性险种,‘X’属于选择性险种,这种‘组合拳’的做法既可以兜住返贫底线,又培养了群众的保险意识。”盐池县金融局局长卢星明说,通过协调保险公司对农户实行低保费、高保额的特惠政策,并对“X”扶贫保险中产业保险进行财政补贴。

如今,宁夏各银行、保险机构不断推进金融扶贫模式和信贷产业创新,“财政+银行+基金+保险+担保”的五类金融工具组合效应也正在全区逐步实施。

打造金融扶贫“升级版”

当扶贫小额信贷开始由扩面增量向提质增效转变,当农村产业发展开始从单打独斗向集约规模转变,如何打造金融扶贫“升级版”,以更加适合新型农村发展形势,则成为下一步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

脱贫靠产业,产业靠金融。“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金融扶持就应更多放到产业发展上,特别是对龙头企业的培育上多下功夫。”卢星明说,要往合作社、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就要有能人、企业带动,靠经济利益把农民固化到产业链上,让农民真正在产业链增值、价值链提升中获得收益。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一些信贷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产业发展的需要。当地干部、涉农企业期盼,各部门、单位形成合力,出台更加精准的扶持政策,真正为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抵押物不足仍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主要贷款难点。除传统的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外,他们手中拥有的大量资产仍不能作为有效抵押物进行盘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我们对现金需求很大,之前也尝试过以订单形式进行质押,但都没有成功,希望各部门、单位联合起来,比如通过乡镇的摸底,给银行机构推荐一些有养殖经验、规模数量、个人征信良好的企业,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缓解企业的现金压力。”宁夏盐池县鑫海食品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张建厅说。

近日,宁夏地方金融监管局、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活体抵押贷款服务指引》,着力解决禽畜等“带毛的东西”不能抵押的问题,为盘活农业资产、拓宽企业融资担保渠道,满足产业融资需求提供了指引。

如何真正盘活农村有价值的东西是下一步金融扶贫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银行机构在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同时,应科学评估、处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抵押物,特别是仓储质押、订单质押等符合农业企业发展实际的贷款模式能尽快实施,将信贷资源更多向特色优势产业倾斜。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要规范财务账目、壮大经营实力,更好地满足银行的贷款要求,不断消除金融扶贫升级的梗阻。(记者 于瑶 陈泽安)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