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德兵 时晨光 时国新 张诗启 王钜盾 报道)12月的清晨,天光还未大亮,渤海新区应急管理局化工行业分管负责人李钟甜就带队来到了企业,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翻开笔记本,满满一页日程,8:30-9:00 与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座谈;9:00-12:00 查阅安全生产资料;13:00-16:00 对企业装置、电气、仪表等环节进行现场检查;16:00-17:00 总结分析会……
这是一次普通的日常检查,按照全年监管计划,类似的检查有数百次。“新区企业多,监管任务重,要想保证生产安全,苦干实干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李钟甜说。
知易行难,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渤海新区应急管理局进行了不断探索。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作为全国53个危化重点县之一,渤海新区有化工企业225家,企业数量多、危化品种类全、危险工艺复杂,安全管理任务艰巨。安全生产如何抓?渤海新区开出的“药方”是分类施策、精准监管。着眼全局,从产业结构、空间规划、基础保障等方面,对化工园区进行治理整顿,形成一园一策;细化分类,对全区化工、医药、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面摸排,按风险高低进行分级,形成一企一档;因企施策,指导帮扶81家重点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建立一企一策。通过找对靴子,开准方子,渤海新区化工行业安全形势稳步好转。
“走出门去看世界”
渤海新区应急管理局始终把安全培训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全力培养安全管理行家里手。2020年组织外出考察学习7次,观摩交流5次,邀请国家、省级讲师进行安全讲座十余次,全员培训2万余人。特别是作为全国危化重点县,在迎接国务院专家组四轮指导服务中,渤海新区组织监管监察骨干、地方专家队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全程跟学,通过对照自查、模拟检查、线上培训等形式,全力放大指导服务效应。渤海新区重点县安学网知识答题连续7个月蝉联全国53个重点县第一名,得到应急管理部领导充分肯定。更重要的是,新区安全管理队伍得到了充分锻炼,切实增长了学识,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安全管理能力。
“标本兼治强体质”
隐患排查是杜绝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安全生产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直面严峻安全形势,近年来,渤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不断在财政、组织方面向安全生产倾斜,持续加大安全投入,连续三年购买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重点企业进行把脉问诊,协助企业排查安全隐患,分析问题根源,深挖管理漏洞,及时补足短板,守护企业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被查企业对照反馈问题,开展同类问题隐患自查自纠,着力形成“发现一处隐患,整治一类问题,净化一个企业”的良好机制,有利提升了企业隐患排查水平。
“长效机制保安全”
过去渤海新区应急管理局有过一个“大困惑”,隐患排查细而又细,执法检查严而又严,落实措施实而又实,但为何隐患依然无法根除?“双控”机制的提出,为安全生产指明了方向。通过不断总结,渤海新区应急管理局形成了“一季度抓辨识,二、三季度抓运行,四季度抓验收评估”的总体思路,采取了三步走工作法:第一步抓培训教育。开展企业全员“双控”宣贯,推动“双控”理念深入人心;组织“双控明白人”培训,为“双控”创建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步抓建设运行。服务、监管“两手抓、两手硬”,指导企业全面辨识风险、制定管控措施、压实管控责任,通过严格执法倒逼质量提升,实现了654家企业“双控”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第三步抓示范引领。培树“双控”建设标杆企业10家,通过组织现场会,开展观摩学习等形式,以先进带动后进,推动企业不断提高“双控”机制建设水平。渤海新区“双控”工作得到省市充分肯定,旭阳化工作为“双控”机制建设标杆企业,在全省现场会上做典型发言;嘉好粮油“一表三卡”工作,在全市予以经验推广。通过“双控”机制的切实建立和高质量运行,真正将风险辨识挺在了隐患前面,“割韭菜”式隐患排查情况得到了明显改观,渤海新区应急管理局的“大困惑”得到了圆满解答。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安全生产溪更深,石更险,我们更要时刻保持兢慎,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安全生产没有捷径,只有将安全生产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千方百计、严盯死守,才能真正做到“终不倾覆”、长治久安,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