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顾辰喆)“御亭一回望,风尘千里昏。青袍异春草,白马即吴门。”2020年乍暖还寒时,疫情还没有消散,孩子们都在家上网课,在宅基村宅基片区党群服务站,一些孩子念诗的咿咿呀呀声从站内传出。镇人大代表、望亭的草根书法家王建方挥毫泼墨,向村里的小朋友们免费教授书法,今天的课程,主题就是“运河”。
文化的传承
历经千年积淀,京杭大运河相城段成为了重要的水路交通要地,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说起运河,望亭的人大代表们有很多话想说。
“小时候我们就经常到大运河边玩耍,那时候河边有很多矮小的房屋,连河道都没有这么宽广。”镇人大代表薛荣说:“原先运河边有不少码头堆场、钢管堆场以及建筑工地,船只往来,货物装卸,扬尘弥漫。”近年来,通过大力整治,堆积的黄沙、杂乱的吊机、不规则停泊的沙船等乱象如今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河畅、水清、岸绿的美好画面。在整治攻坚时,薛荣等一批人大代表就充分发挥与选民密切联系的优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边做好解释工作,一边了解实际需求,提速清理整治工作。“听说,望亭的运河边还将建设一个服务区,配套上来了,大运河一定能真正‘活’起来。”
“提及望亭,便绕不开运河。京杭大运河蜿蜒流过,串联起古镇两千多年的历史与繁华。”“稻香北太湖”微信公众号的“闻声寻史·夜话望亭”栏目中有一期专门讲述了运河的“前世今生”,诵读人正是望亭镇人大秘书顾辰喆。“我的家在虞山脚下,而第二家乡是望亭,望虞河从北向南流淌而来汇入大运河。能用声音记述‘母亲河’,感到非常荣幸。”
热闹的集市
作为“运河吴门第一镇”,望亭镇由水而生,依水而建,因水而兴。自从夜经济的“稻香小夜曲”唱响,“望运集”成了苏州人的热门打卡地。每周末,运河公园总是熙熙攘攘。杨永珍和杨杏珍是一对姐妹,同是镇人大代表,几乎每次望亭运集,两位都不会缺席,不是逛集,他们的身份是志愿者。测量体温、询问指引、简单的保洁……两姐妹为集市服务的时长累计已超过200个小时。“望亭因为运河而兴,如今望亭又因为望运集变得热闹,能为这个做点事,我们非常高兴”。
在望运集,处处都有人大代表的身影。12月9日,央视新闻《夜游中国》直播栏目连线望亭,50分钟的时间里,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朱伟琪种出的大米多次出镜。“色香味俱佳,‘金香溢’还刚刚获得了市级金奖。”介绍起自己的大米,老朱的脸上乐开了花。在“吴门长洲”牌楼下,伴着船只驶过,民乐声响起,三弦、笛子、扬琴,热热闹闹正在表演的,是老苏州熟悉的堂名,与一般堂名班不同的是,这是一支利用业余时间、自发组成的班底。区人大代表濮根英是堂名班中的主力,“我们是从小耳濡目染,听着堂名长大的。出于对民乐的喜爱,想要把这个传统传承下去。”这支堂名班把演出场地搬到了运河边的夜市,“用自己的行动给大运河的夜色添彩。”濮根英说。
保护与挖掘
运河相城段均在望亭境内,全长6.5公里,北起望虞河,南至高新区浒墅关镇,流域面积0.6平方公里,共有支流13条。为进一步推动望亭镇运河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工作落实,望亭镇人大曾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开展了专项视察,并邀请了相关支流的河长参加。“运河流域水环境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民生热点。”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四旺浜河长、相城区人大代表邹险峰说:“一定要加强监管、携手并肩,形成做好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合力。”
望亭镇是依着运河建起来的,马驿路、运河新邨……这些充满着运河气息的点位,都在鹤溪社区属地。今年区人代会,鹤溪社区党委书记邹险峰与原书记马建良计划将关于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相城段特色亮点的建议带到会上。“大运河文体馆已启动建设,‘运河百诗碑廊’已完成碑廊主体工程,正在相城区十大民心工程的投票中。”马建良说:“将相城段的大运河融入‘大运河文化带’整体打造,不仅是保护好运河沿岸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更要利用好,让大运河这一流动的文化遗产滋养当代、泽被未来。”
12月1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许昆林乘船调研大运河文化带和水环境建设工作,始发站就是望亭。“大运河文体馆建成后,我想在里面办一个工作室,免费教孩子们写字画画。”王建方看着调研的报道说。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