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园区

“我”是月球上那抹鲜艳的“中国红”

发布时间:2020-12-09 09:38:23 推广 来源:科技日报

当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面起飞,带着月球“土特产”顺利升空,踏上返航之旅的时候,我留下来了!

我是谁?

我是月球上第一面织物五星红旗。和“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及玉兔月球车上的国旗采用喷涂方式不同,“嫦娥五号”国旗是一面真正的旗帜。

12月4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截图

12月1日晚,我搭乘嫦娥五号探测器到达月球;两天后,探测器起飞回家,点火前,第一次惊艳亮相。炽热的红、灿烂的黄,我的高光时刻足以让全国人民振奋。

长30厘米、高20厘米,重量仅11.8克。别看我体格不大,但本领超强,从零下150摄氏度极低温到零上150摄氏度超高温、紫外线直射,都能应对。出自“名门”,才能练就这一身硬功夫。

徐卫林教授(左二)和团队成员曹根阳、王运利、盛丹、潘恒研讨国旗研制技术问题

我是由中国航天三江集团范开春总师团队和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团队共同研制,华茂集团一同参与研制及生产,历时8年,闯过一个一个难关,经历多次失败,汲取团队的智慧,得以诞生。

要登月,首先必须让我耐高低温、紫外线。接到任务后,徐卫林教授团队从选面料开始,每一步都是“高级定制”。实验选材近一年时间,确定采用以高性能芳纶纤维为主,但芳纶初始模量大,很难加工高品质纱线。再研究再实验,最终采用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生产纱线,我才有了雏形。

武汉纺织大学研制的嫦娥五号“织物版”五星红旗飞向太空前留影

我的旅行环境极端恶劣,为了让我保持五星红旗的鲜艳本色,团队又得继续攻关。记得第一次接受太空环境模拟实验时,就出现了红黄串色问题。为此,徐卫林教授团队成立攻关小组,几经周折,最后采用实验室科技成果——天然材料微纳米化技术,让颜色固化,串色问题迎刃而解。

作为中国航天历史上,第一面没有温控调节的太空外悬挂织物五星红旗,我十分自豪。在此,我想感谢范开春总师团队、徐卫林教授团队每一位成员和为我付出的每一个人,谢谢他们将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我。(吴岩 科技日报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郑婷)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