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德兵 报道)江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路在何方?带着这样的疑问,11月27日,由苏州市委网信办、吴江区委网信办、平望镇人民政府、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第28期“苏州圆桌思享汇”来到吴江区平望镇庙头村,在村里畅聊乡村振兴,以长漾里为江南乡村改造样本,管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新探索。
作为苏州市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庙头村是吴江区平望镇塑特色、创优势、攻难点、出亮点,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经济业态、居住形态、民生质态”并举的一个实例。依托高效农业示范园优质的产业资源、一河两漾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及深厚的地域文化,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田园社区”的发展模式,精心规划打造了养之源、桑之源、渔之源、绿之源、果之源“五源”驱动发展大格局。
长漾里是平望镇第一个启动的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区,通过引入乡村旅游品牌“村上”,在庙头村打造特色田园乡村“村上·长漾里”。区域占地面积约为5.16平方公里,是“中国·江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吴江环长漾农文旅特色田园乡村体验带重要节点。涵盖了乡邻中心、村上集市、酱坊、风物商店、稻田餐厅、民宿组团、青年旅舍、植物咖啡馆、小酒馆以及各类生活文创类工作室、社交厨房、田美美蔬菜花园、田园游乐、稻田泳池等多种业态空间,培育有机农业、采摘旅游、民宿度假、研学体验等新业态,呈现一幅“生活不如就酱”的苏式慢乡生活图景。
漫步在“村上·长漾里”,呈现在眼前的是如画般的场景,静谧的小河,延伸到田间地头的木栈道,散落在乡野间的特色老宅,还有成片金黄的稻穗……眼前别样的乡村画面,让从农村走出来的“90后”刘士琳颇有感触:“来到这里,我看到了一个诗意江南,草地上的小景,透出浓浓的江南气息,而且在这里也能够享受到和时代接轨的生活方式。”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首先是要根植在这片土地上,在这片土地上发掘出新的符合现代生活的场景和能够重复性体验的形态,在留有旧时光的土地上,发现新的生活价值。” 村上文旅品牌总监吴嘉昊说。
乡村振兴如何做,做得好不好,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最有发言权。家门口旧貌换新颜,让村民吴雪琴喜上眉梢乐在心头,她笑着说:“村里现在大变样,游客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好。好,肯定好!”
据了解,“村上·长漾里”只是平望镇乡村振兴实践中的一个典型样本。围绕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平望镇以“农文旅体”一体化破题乡村振兴,实现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庙头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突破口,精心策划“长漾里”“大龙荡”“运浦湾”三大农文旅体融合示范区建设和溪港古村落保护性开发,串联联丰、胜墩、秋泽等美丽乡村建设和多个康居村庄建设,构建起平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态宜居立体框架体系。
现在平望镇乡村振兴布局红利已经逐步释放,2019年全镇农业总产值6.2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0534元,农村集体稳定性总收入9112万元,同比增长11.6%,村均超400万元,其中庙头村2019年稳定性收入达352万元,与2017年相比增长近50%。“平望通过先点状撬动、再连线成面,先业态布局、再质态提升,先风貌塑形、再文明引领的方式,致力于打造吴江乃至苏州、江苏探索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样板。” 平望镇党委统战委员仲玉琴说。
“长漾里经过匠心打造,成为一个非常有情趣和有生活场景的美丽乡村,这可以给我们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带来很多启示。”苏州科技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来生在现场分享了他的感受。他说,长漾里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具象化为五个“江南”,打造出了诗画江南、文创江南、浪漫江南、农商江南和福寿江南。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同质化和同源化问题突出,如何脱颖而出,如何错位发展,已经成为乡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资深的文旅专家,陈来生教授认为,地方政府要有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引导,具体到微观乡村,要发掘特色,错位经营,特色田园乡村,特色两个字非常重要,通过旅游多要素综合联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产业链,拉动乡村振兴,在众多乡村中脱颖而出,持久健康发展。
邢强是苏州文旅集团古城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他分享了福建省南江村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邢强说,南江村立足地方特色,做好“养鲍鱼”这件事,通过深耕鲍鱼产业,从偏远落后的小渔村,驶上了乡村发展快车道,鼓起村民钱袋子。“现在一提乡村振兴都是乡村旅游,其实不全是这样,乡村首先是一产首先是农业,然后有二产,旅游是三产,一产是本分,二产锦上添花,三产自然就有了。”
“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只有国家重视了,我们才有可能得到方方面面的力量支持,包括资金、政策等等,所以国家战略是发出了号令、指明了方向、给予了动力,如何做、怎样做、做出更具特色,是每一个乡村需要去思考的问题,需要去实践的问题,战略是方向性的,而具体的做法一定是个案性的。”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尤利群说。在她看来,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乡村发展起来,中国大地上更多的人口、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希望,都集中在乡村田园上,乡村的未来是“奢侈品“,不是“边角料”。
尤利群说,乡村要发展,首先要重视人的问题。她特别谈到了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大赛由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和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办,已连续举办三届,是浙江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赛事,今年共有800多支团队15000多人参赛。大赛最主要的特点是真题真做,让大学生下到乡村,解决乡村的现实性问题。尤利群说:“我们发起大赛的初衷是想让新一代的年轻人去关注乡村、了解乡村、熟悉乡村,从而让自己的才智奉献乡村、改变乡村、振兴乡村。我们发动大赛,以官方的力量,让同学们关注到乡村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需要你们。”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