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德兵 报道)11月10至13日,由中国儿童中心主办的第六届全国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兴趣培养工作“新理念 新模式”研讨活动成功召开。受到疫情影响,今年研讨活动转型为“云双新”,即通过在线直播结合录播的形式,引导广大校外教育工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学术交流。活动期间,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超百家教育机构的千余人参加了本届研讨活动。研讨之热烈、影响之广泛,为历届之最。
本届研讨活动的主题为“变革&坚守 融合&重构——未来视界中的校外教育创新发展”,包涵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前沿论坛和在线云游四个环节。
著名教育学家、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朱永新教授在主题报告环节发表演讲。他认为,未来教育是以学习共同体为主要载体的教育形态,学校将被学习中心所取代;在学习中心里,无论是学习理念、学习途径、付费方式、考试评价,还是师资队伍、参与机构,都将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而发生根本改变。全社会应该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学习中心的出现,积极为学习者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和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滕珺教授在专题报告环节讲解了全球胜任力的产生背景和定义,以及全球胜任力对于未来人才储备和国家竞争力的推动作用。他强调,培养全球胜任力应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创新上下功夫,因此我国教育工作者需要既要具备前瞻思维,又要深耕教学一线,用智慧探索出一条本土化可行之路。
独立学者钱志龙博士在专题报告环节指出,虽然中西方教育差异巨大,但中国古典教育中的先进理念与现代西方教育思想存在共通之处,从某种程度而言二者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在我国,培养未来公民的核心素养,需要借鉴西方教育的手段和路径,更应该汲取中国古典教育之精髓。
本次研讨活动从前期征文、区域推优、学术期刊等多种渠道,遴选出20篇来自全国不同类型教育机构的优秀案例,划归为5个前沿论坛。相比往届,此次前沿论坛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改变分类方式、创新论坛主题;二是赋予观众权力、增加评选环节;三是邀请专家点评、提前做足功课。这20篇优秀案例集中展示了,现阶段我国校外教育在政策指引下运用先进理念和模式,形成的最新成果。这些生动鲜活的案例呈现出新时代校外教育工作者的多维度视角、多元化思路及多样态实践。
前沿论坛分为“多元融合课程”“在线教育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先进教学模式”五个环节。
在“多元融合课程”环节,中国儿童中心兴趣培养部副部长和美君、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部部长助理张伟峰、北京市宣武青少年科学技术馆科技教师张俊菊、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奥体分部教研主管马宏君分别分享了《新时代校外教育的价值与途径探索——以中国儿童中心“大国少年”教育体系为例》、《一样的阵地 不一样的精彩——谈幼儿体适能项目开发与实践》、《博物空间·科创星活动——校外教育精品项目规划和实践》、《“玩转+”美育活动探索——校外教育主题式课程建设》。“多元融合课程”前沿论坛显示了校外课程独有的灵活性、自主性与发展性。
在“在线教育课程”环节,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敬、丹麦KUBO无屏编程机器人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陈少瑜、知名教育公司画啦啦、北京书和路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王辉分别分享了《网聚资源 “网聚少年”——浙江省青少年网络夏令营新理念新模式》、《丹麦儿童无屏编程与创新学习设计》、《3T(Teacher、Tutor、Teammate)式立体教学法在线上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在线科学教育课程的多元研发、推广与实施》。“在线教育课程”前沿论坛揭示了,面对全新的网络空间,校外教育没有回避或者退缩,通过接纳新鲜事物寻求自身发展,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在“传统文化课程”环节,广州市少年宫特殊教育部教师叶莉洁、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美术书法部副部长赵罡、中国儿童中心兴趣培养部少年国学院负责人王哲、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韩文利分别分享了《以综合实践课程为载体弘扬优秀岭南传统文化——开发“时光机·少儿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我的全家福——来自儿童的剪纸”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家庭美育系列活动的设计实施》、《书画同源,“童颜书语”——儿童书法趣味启蒙课程创意与实施》、《基于高阶思维的围棋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传统文化课程”前沿论坛表明,传统文化是校外教育重要的内涵、灵感、资源和素材,充分挖掘、运用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能够进一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综合实践活动”环节,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室主任邵春瑾、柳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陈中林、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医学博物馆负责人杜松、佛山市儿童活动中心教育培训部部长王丽娟分别分享了《深耕融通,多维思教——家、校、社协作共育的“五色”劳动教育课程蓝图》、《“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新模式——柳州晚报小记者团发展纪实》、《“印象白求恩”——基于思维发展的青少年场馆教育课程开发》、《艺术教育视域下,儿童德育活动策划的实践研究》。这四个案例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机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背景的主体正在加速参与校外教育,校外教育因此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广阔。
在“先进教学模式”环节,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科普指导孙慧、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少年宫副主任聂云龙、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合唱教师马馨分别分享了《基于绿色生活方式养成的青少年“绿色创空间”活动——“STEM+”教学活动模式探索》、《项目式学习在研学旅行中的应用——地域特色研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基于核心素养探索初级合唱团游戏化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理论视角下,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二胡微课教学模式创新》。“先进教学模式”前沿论坛几乎囊括了时下国际最流行的教学模式。尽管普及这些教学模式还需时日,但本次分享是一次契机,将促进更多的校外教师知道、运用、研究这些教学模式。
在线云游是本届研讨活动的一大创新点。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研学事业科科长向丽君、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黄皓婧,分别通过直播带领观众探寻了以莫高窟艺术、古代泉州商贸为代表的海陆丝路文化。
在闭幕式上,中国儿童中心师资培训部部长高云公布了“全国十佳案例”以及“最佳人气”等单项奖案例。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