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德兵 刘建玲 张诗启 刘沅沅报道)日前,作为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正式颁发。其中,位于沧州渤海新区的黄骅港三期工程在水运工程奖项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这一荣誉。
昔日的黄骅港是一片盐碱荒滩,如今已成长为年吞吐量达两亿吨的能源大港。据神华黄骅港务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黄骅港三期工程的建设是为了满足煤炭下水外运的需要,保障集团一体化通道的畅通。
该工程总投资44.5亿元,由卸车系统、筒仓储运系统、装船系统组成,其中包括4台翻车机、24座3万吨级筒仓、4个5万吨级专业化煤炭装船泊位、4台装船机及配套设施,系统整体效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根据设计,每年卸车、装船能力均为5000万吨,最高可停靠10万吨级散货船。
黄骅港三期工程于2010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2011年4月开工建设。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建设人员科学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制定相关措施。最终,设计工期32个月的工程,仅用20个月就正式投产。其中,建成的翻车机房内直径达96米,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翻车机房。2019年,这一工程获得了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
黄骅港三期工程采取了很多创新措施:创造性地采用了封闭储煤筒仓作为港口储煤设施,在世界范围内尚无先例;输煤皮带机采用变频驱动方式,不仅节约能源,还提高了设备的耐用性;筒仓储煤系统实现了粉尘和煤污水的“零”排放,创造了“煤港不起尘”的奇迹;翻车机房采用干雾抑尘,避免粉尘发生散逸,从源头解决煤尘问题;将人工湖建设与绿化相结合,提升港区绿化效果……
据悉,在该工程实施期间,神华黄骅港务公司研发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42项,多项煤炭港口专利技术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这一工程先后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水运交通优秀设计一等奖、水运交通优质工程奖等奖项。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