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青
漫漫处州大地,悠悠历史长河,当我们今天叩开历史之门,除了还能深刻地感受到已经被浸润1400多年悠久历史,更多的是这块土地至今还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众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古迹,独具瓯越地域特色的剑、瓷文化、青田石雕文化,被世人称为“古典中国”的乡土文化,中国古典戏剧《牡丹亭》作者汤显祖的戏剧文化……
这座山水相间的美丽山城,千百年来城址未变,山、水、城相互依存,城在山中座,山在水中立,水在城中流,鱼在水中跃。这座从古代就被人称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诗画田园,清纯山水,风雅古朴的宝地,集“奇、峻、清、幽”于一地,汇“峰、林、洞、潭”于一城,素有“浙江绿谷”、“中国生态第一市、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气候养生之乡、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摄影之乡!”
溯源而望,千年风流,光影绰绰,众生芸芸,风烟叠叠。时光荏苒,一脉相承;万千波光,延绵不绝。瓯江边上,村烟渺渺,世代先民,枕水而居。渔村虽小,繁衍经世人文;光阴不欺,传递亘古风情。先有水边茅棚,后有村落出现,功能逐渐成熟,引来雅士慕名,诗酒相依,妙笔生花,风流了无数岁月,而今更上层楼!莲都畲族服饰多彩,驻足遥望,风采依旧。丽水就是这么一块,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风水宝地。
俯瞰新南城
这座山城区别全国各地级市最大的特色是,唯有丽水敢在下辖的九县(市、区)以一县一品的姿态展示出画乡莲都、剑瓷龙泉、世界青田、童话云和、菇乡庆元、仙都缙云、康养遂昌、田园松阳、畬乡景宁的万种风情,这一切没有一点㡳气,谁敢吹这个牛?丽水不仅敢说,而且是扎扎实实地做好了!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丽水之赞”,对丽水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高度肯定;11月,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报表扬丽水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的典型做法;12月,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案例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变创新40案例。2019年1月,国家长江办正式发文丽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跋涉,需要不倦的坚持。跋涉,要有接地气的沉淀。跋涉,更加需的一种无畏的智慧与勇气。改革开放以来,丽水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了“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可能为现实”,挺起了“秀山丽水图自强”的精神脊梁。唯有将精神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全面推动“丽水之干”的自觉行动,才能更好地落实“丽水之赞”、践行“丽水之赞”。
丽水之干,就是要冲破束缚,轻装上阵地干;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地干;就是要立说立行,雷历风行地干;就是要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地干;就是要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地干。
清晨开发区 吴进军摄
这次本来就是想看看老朋友刘志伟主任的开发区建设情况,但到了丽水看到了近年来的变化,一股浓浓的乡亲和化不开的感情,深深浅浅的感动了我,才有了这一股文学冲动。我在开发区考察时,通过看资料和实地调研,我发现丽水经济技开发区的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刘志伟主任告诉我,他们近些年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底线、红线,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拉高项目准入生态标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统筹推进治水、治气、治土等工作,辖区内水质保持在Ⅲ类水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2%。2019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建设项目进退场土壤环境规范化管理,形成全面、立体治污格局。
目前,四通八达、四位一体,长三角“同城化”的大格局,使得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目前开发区到温州、义乌机场都在“2小时高速圈”内;高铁到温州仅用40分钟、到省府杭州仅用1个半小时、到上海仅有2个半小时。新的杭丽高铁建成后,丽水到杭州进入“1个小时高铁圈”。此外,通过水腊公路,开发区可以直达500吨级青田腊口港区,从水路联通温州港。正在建设的丽水机场就在开发区内,预计2023年通航,届时丽水开发区将成为浙西南地区水路、公路、铁路和航空“多维”运输集散中心。
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同步推进,在天然气、供热蒸气、220千伏变电站、自来水厂一应俱全,医院、学校、银行配套到位。在物流上,开发区正在打造升级版物流园区,满足企业现代化智能物流需求。已经建成的丽水无水港,建有外贸仓库、监管仓库、保税仓库,具有港口服务功能,正朝进出口报关1小时、通关1小时、零费用的目标努力。由跨国公司新加坡普洛斯集团和浙江省交投集团合资的普洛斯智慧物流园正在启动建设,预计今年投入运行。
特别是在产城融合方面,他们也在不断地提高自我创新意识,开发区计划在富岭区块建设欧洲小镇,引进国际学校(如果这个学校引进成功,我将会尽全力,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研究培养与研究(苏州)中心的教育培训基地放在那里)、国际医院和国际社区;在七百秧区块谋划建设现代化的行政和商务中心,国际会展中心、浙西南科创中心、国际化城市森林公园;还将布局大健康生命走廊、华侨经济产业长廊、中国未来建筑科技小镇,计划通过5-10年努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一座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
听开发区其他同志介绍:他们在对标世界银行标准的同时,正积极打造最美优营商环境,围绕“培养和发展产业”主责主业,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启动“智创新城”系列项目,对标世行标准构建开发区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在丽水市率先启动营商环境建设,推出的“一车一码一员”“窗口职业化改革”“政策计算器”“企业资金免息贷款”等改革措施已经走在全市前列,现在正在准备走在全省前列,最多还有两三年内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打造办事最高效率、最诚信、最担当、最清廉的开发区。
他们的人才集聚,汇集精英方面按照“求贤若渴”“惜才如金”的要求,搭平台、出政策,优化环境,围绕丽水绿色发展需求,面向海内外引进符合丽水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有望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水平、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重点引进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等五大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着力引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发展基金产业所需的高层人才。和中国天使投资联合举办在长三角、珠三角举办“南明英才”科创大赛,为高层次人才建设国内最高标准的装配式智能型人才公寓,引进德国柏林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创办丽水技师学院……开发区正在围绕产业链构筑人才链、通过人才链提升产业链。
坚定信心不动摇,是他们的立根之本,信心来自于开发区拥有坚实的工业基础,集聚了一批成长型企业;信心来自于新兴产业支撑有力。“十四五”规划,必然是开发区的爆发期和快速增长时期,他们目前要求全区上下坚定信心,理清下一步发展战略,在产城融合,智慧领跑的前提下,力争让开发区成为全市生态经济的主战场、主平台,在生态工业发展上走在全市前列。要以“进入全国百强开发区、全省十强开发区和打造‘万亩千亿’平台、高能级战略平台”(概括为“两强两平台”)为总目标,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做好路网、水网、电网、绿网这“四张网”的规划,实现各网联合互通。要完善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建设,健全公共服务设施。要按现代化城市中心的格局,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打造富岭、七百秧、小白岩等区域块以及丽水空港经济区。
本文所讲的故事只是作者在对这一技术开发区作了鸟瞰式概括性的描述,如果你真的从规划中的沙盘模拟走进火热的开发现场这种“美的历程”随处都在开花。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伪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当我立在开发区巨大的沙盘前那一栋栋立体的画面、一座座现代化的工业区,一尊尊建筑雕塑的背后,一片片文字中追求文明的墨迹,在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中,丽水人探求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在一唱三叹、流连忘返中完成一次美的巡礼。巡礼的路上,智慧的双眸始终忙碌着,四处的景色震撼着我的心灵。未来脚下的这片土地,必将浓缩太多厚重的历史文明,这文明表达了人们对美的执着与热爱,使人遨游于文化的长河中,不断领略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让人在慨叹丽水地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激发起人们热爱和呵护丽水千余年历史文明的情感。
(作者系中国报道网双创中国栏目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