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

“当代工笔画的创作生态与精神指向”学术研讨会在苏州举办

发布时间:2020-09-20 17:52:4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9月19日上午,“当代工笔画的创作生态与精神指向”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市尹山湖美术馆顺利举办。

作为“诗意江南——全国工笔画作品展”开幕式的一部分,本次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主持,邀集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李超,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主编王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刘悦笛,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邓锋等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全国知名美术理论家、艺术史学者,还有“诗意江南——全国工笔画作品展”部分入会资格作者共同支持参与。

“诗意江南——全国工笔画作品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江苏省美术家协会、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吴中区委宣传部、苏州市尹山湖美术馆共同承办。展览旨在展现当代中国工笔画在人物、山水、花鸟各不同题材的发展与创作生态,从而推进对于工笔画本体的艺术探索与学术研究。

本次研讨会围绕中国工笔画的当代创作与未来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准确把脉工笔画的时代律动。

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提出了当今工笔画内部生存状态的三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回归传统,在传统中发现能够被重新利用、被深挖的方向,另一个是直面现实,在现实的环境中发现表述的对象。最后一种则是新图像,它提供了很多新鲜的创作题材和样式。这三个方向都具有无限的扩展空间,这也令当代工笔画的发展具备了无限可能。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孙志钧表示此次展览的整体水平较高,作品画面所表现出的画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画面感都很充足,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在题材和创作手法上都有一些相似性,这也正体现了此次研讨会的目的和重要性。他提出,工笔画具有写实的特点,贴近生活,很容易令人有亲切感,但这同时也束缚了它对更高层次艺术的追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刘悦笛认为,工笔画的发展需要艺术家给出拓展和突破,需要返本的创新,从传统和积淀中突破。展览中所呈现的当代生活题材的突破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如何进一步提炼出精神层次的形式,需要探索。要体现出生活之外的图像,突破审美传统的层次,达到更高的美学追求。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邓峰相对系统地梳理了工笔画的流变,同时反思了工笔画是什么的问题。他认为,工笔画是中国的古典艺术,既有传统意义又有新的内涵。

“诗意江南——全国工笔画作品展”的开幕及以“当代工笔画的创作生态与精神指向”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将为中国工笔画的当下探索与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时代衍进和艺术发展历程贡献相应的力量。(朱金风)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