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青
处州,丽水最早的称呼。随唐时期的那颗用以命名的璀璨星座,一直照耀着丽水的青山绿水,使之永远保持了神秘、灵气、秀美,就连唐宋烽烟、明清苦雨,也未能改变其天生丽质的纯净本色。这是一座古老的府城,至今还保留下雍容厚重的南明门古城墙,耀古烁今的处州文化标志应星楼,清史文化街区刘祠堂背。这又是一座多姿多彩的绿色生态城市,白云山的郁郁树木与南明湖的蒙蒙水汽遥相呼应、云蒸霞蔚,故生态环境质量连续12年保持浙江省第一,全国前列。难怪400多年前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就在古处州留下“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的传世佳句,他描述了当时古处州自然生态与政治生态相互浸润、相得益彰的美好环境。多年以来这些传世佳句,越来越被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而一一验证,这就是古处州前世今生的丽水市。
瓯江河畔,紫气东来;人文荟萃,流传千古。主政遂昌5年,被后人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家传户诵的《牡丹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叶绍翁,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的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字伯温),就连张玉娘这位松阳人,也与李清照、吴淑姫、朱淑真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人”。
历史的丰厚,文化特色的鲜活,最终把这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土地内涵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实践,就绿色生态系统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无比巨大的成果,这一切包括未来丽水的后人都应该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一直关爱与鼓励、支持与厚爱着丽水,他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先后八次深入丽水调研,每次都明确要求丽水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2002年11月25日,第一次到丽水调研时他面对眼前的自然风光由衷赞叹:“秀山丽水、天生丽质!”接下来在考察、调研过程中又提出要求,“一定要把生态和环境保护好”。2006年7月29日,他在调研期间发现了明显成效,在称赞的话语中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他告诫丽水的干部群众,“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近年来,随着发展观念的深刻变迁,生态价值在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坚持绿色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丽水厚积薄发,以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标杆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在全国产生了惊艳四方的效应。
我这次再次踏上这块丰厚的土地,当感谢多年好友,现任中共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丽水市政府党组成员、四届市委委员刘志伟先生的邀请。在考察、调研金华、兰溪、磐安古民居、古墓葬保护情况后的途中转道而来。这次真的是机会难得,正赶上丽水撤地设市20周年,纪念“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这些吉祥日子加在一起,让人心感到欣慰!
记得和志伟相知相识,还是2006年他任莲都区副区长时,余陪同国家文物局原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我国著名文物法规专家谢辰生老来丽水调研时。在后来的调研过程中谢老慢慢发现对这位山东籍汉子处事待人、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非常喜欢,曾背后对志伟评价:“志伟同志是我认识的人中有魅力、有思想,知道怎么干,又一定能够干成事的难得人才!”谢老在后来的调研中,发现莲都区许多文物保护价值极高的近现代革命遗址和建筑遗迹,强烈关注和支持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因刘志伟同志工作变动,许多事就一直拖了下去,最终幸运地在杨杰同志的热情帮助下终于完成了《江浙铁工厂》一书的出版。
这次再来到丽水看到眼前的一切,余感觉真的越来越美,最重要的是撤地设市的20年,也是丽水充满活力的20年,这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虽筚路蓝缕,更多的却是春华秋实。这20年里,整个丽水市的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在党中央、省委高度关注支持下,提振“秀山丽水图自强”的精气神,与时代共进,与祖国同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发展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20年里,丽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6年位列全省第一,农民收入增幅连续11年位居全省首位,连续15年荣获省级“平安市称号”……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又再一次充分肯定了丽水坚持绿色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丽水102字的“丽水之赞”。吾辈充其量不过一普通学者,但对总书记的“丽水之赞”,个人从文化层面上来理解,这和中国梦有异曲同工之妙。文化作为一个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写照,承载着一个民族凝聚力、团结力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的思想归宿和价值依托。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健康利用,就是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中最鲜明的阐释。面对丽水的今天,明天,和未来,真的想不出以什么方式详细记录下这些年来丽水市发生的一切!最终选择了借用清代长洲人沈复的《浮生六记》之散文体,反其道而行之写成《处州六记》,来唱响丽水的赞美之歌。今献上的这组《望江南•处州十唱》,完全是为《处州六记》的创作寻找灵感的热身和前期的资料整理、筹备工作而先鸣锣开道。
我托志伟帮我尽可能地多收集一些资料,写文章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故当时我正在静心地读丽水的相关资料,偶尔透过丽水东方文廷酒店宽敞的玻璃窗,发现外面正下着大雨,我这个人特别爱听雨,窗外远山坦荡,浅岚淡雾开开阖阖,来来去去,而城市建设和街道绿化依然翠绿如新。现在景色虽然是有些迷蒙,我相信天晴了,依然会满目的明媚,满目的翠绿。我赶忙丢下书赶到楼下,雨,还在高高的廊棚顶上欢快地弹唱着。我忽然想到,在这座脚步繁忙的城市里,还有多少人能摈弃尘世的杂念,如此投入地听一回雨呢?记得曾经有一位诗友,在微信中告诉我,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曾独自坐在山村小院的枣树下,与皎洁的明月交谈了半夜。我曾暗笑他的迂腐与痴情,现在想来,真是不应该,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就无法进入那诗意般的境界。而拥有这等境界,至少说明自己尚未完全被物欲所包围,活得还不算太俗。是雨声叩响了我感情的门环,抽完烟我上楼回到房间,就有一股创作的激情在内心深处激情地燃烧着,于是就凭自己多年对丽水的了解与珍爱,写出了这组《处州十唱》,供朋友们分享一下丽水的历史遗存、自然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相融的小词。
一
处州好,秀山丽水妙。六江之源绿谷美,历史积淀梦中寻。独特莲都景。
注:如果说秀山丽水、诗画田园,就像一幅幅清新而又古朴的中国水墨画,而这幅画除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力量塑造出的完美再加上人类文明和谐融合的共同创造,我深信它一定会成为未来的传世经典!历史对这块土地的厚爱,让我们今天随处都能找到属于昨天的记忆,更何况这些记忆已经镶进了丽水人心里的细腻与温馨。它会一代代牵出浙西南270万处州儿女的自信心,这份感情必将坚定这些儿女历行“丽水之干”,创新实践“两山”理念,以永不放弃、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为再创更高新辉煌埋下伏笔。
莲都区是整个城市的文化核心区,那瓯江唱晚、白莲映月、南明山摩崖石刻中北宋大书画家米芾题写的“南明山”三字中,深藏不露地留下了太多文化的印记,山与城之间有碧波荡漾的瓯江穿流而过,隔江相望,寺阁掩映在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古人有诗曰:“荷香僧院静,泉响石梁幽。古洞夸仙迹,虚亭豁远眸。”难怪明人屠隆说“好借南明一片石,同垂名字照千春”。这些题刻虽然众多,然其中唯以葛洪、沈括、米芾的手迹最为著名。2013年南明山摩崖题刻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
处州好,摩崖题刻巧。唐宋烽烟明清雨,通济堰头古樟茂。呵护吾国宝。
注:摩崖题刻指的就是南明山保护区中的所有题刻。唐宋时因处州的交通闭塞,虽深藏在大山之中,却并非贫瘠,外面的世界再无奈对她的影响不大,反而保留了许多天然的绿色生态,也保留了中国最完美的秘境家园,千余年来,自成一体。
通济堰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边,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了,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1962年列入省级文保单位。2001年6月25日,作为南朝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通济堰又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整个水利工程,连同碑,是研究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贵资料。现存历代碑刻十八通,主要集中在大坝北岸的司马庙中,其中有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范成大“重修通济堰规碑”等珍贵遗产。另有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刊宋碑两通,其中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丽水县通济堰詹南二司马庙记碑”,是现存最早的通济堰史料。通济堰至石函渠段两侧,留有多株千年护岸香樟。临渠建有文昌阁、店铺、民居、牌坊等各类清代木石建筑物。那里现在是莲都区古堰画乡中一个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四周青山环抱,翠竹拥簇、小桥流水、古樟弥盖。现在“通济堰”三个字,是我的恩师谢辰生老当年亲笔留下的墨宝。当你走近彷佛时光都像被放慢了脚步,静谧而自然。
三
处州好,古堰画乡闹。流派蜂涌聚宝地,巴比松铸魂未了。试比技艺高。
注: 2020年8月29日下午,第二届丽水巴比松国际研讨会在丽水大修厂文创园8号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化艺术与城乡发展的双向赋能”。我所知道的古堰画乡的这个活动已经有近三十年了,整个活动以古堰而闻名,以画为魂,以生态为根,因此这块宝地也成了八百里瓯江最璀璨的明珠。这里山水隽秀、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河川保存完好,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命名的第一个“摄影之乡”主要创作基地和丽水巴比松油画的发祥地,堪称“秀山丽水”之缩影、“山水浙江”之典范。
四
处州好,剑、瓷舞中笑。非遗名录世无双,中华文明千古傲。均为烈火烧。
注:剑,坚韧不拔,寒光逼人。剑能够舞出一个民族的传奇与力量,特别是龙泉宝剑,更是千古传奇中的一个经典。而青瓷,无论是哥窑,还是青瓷器,均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一个冷峻刚烈,一个玲珑剔透;一个豪气生威,一个幽雅静穆。诗人们都爱用这两件宝物比喻世间的冷艳美女,刚柔并济、剑胆琴心。
古处州的龙泉,虽说今天也是一座城,但在历史上,它真的是依剑得名,因瓷生辉,风雅了数千年,至今还是牛气冲天,你不服不行哇!真的太神奇了。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和龙泉宝剑锻制技术,均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已成为中国陶瓷界第一个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来到龙泉的制剑作坊看看,再去青瓷小镇走走,这一路上,从春秋战国,龙渊出声,到战国西晋,南唐北宋,你穿越了历史,不知可否能够感受到数千年滚滚流逝岁月中,几多如尘的过往生命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唯有宝剑、青瓷至今鲜活如旧,清丽雅致、锋利坚韧如初。
五
处州好,村落最古老。先哲选址像福地,风水无语藏玄机。天意不可欺。
注:我和谢辰生老均兼任过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四届专家委员会,他是主任委员,我是副主任委员,我俩都曾向理事长、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同志建言,关注中国的古村落保护。中华民族最完整、最真实的乡愁均深藏在这些被称为江南秘境,最后田园里。当喧嚣的城市逐步取代乡村宁静与简朴,未来后人只能在口口相传中提到被格式化的故乡,而古处州的山水画卷中,却最完美的保留了这么多最完整的最后田园风光。记得当年在松阳考察时,看到那里阡陌纵横、良田千顷,成片的农田种植着各种植物,那里竹林和森林覆盖率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感动得我热泪盈眶。村舍间鸡犬相闻,特别是那些从石砌木构房子里随时走出的老人,都彷佛置身在古代的某个时空段。耕读传家,民风淳朴,井巷溪桥,古意盎然。祠社庙观还是基本完整。后来听说,仅丽水在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的古村落就多达77个。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找不出另外一个典范了,这些古老的村落,展现出一副迷离的处州乡村怀旧的历史风貌和真实画卷。只有到了那里,才能找到最真实的民族记忆,更多是安抚躁动的灵魂。
六
处州好,养生福祉早。传说遥远无记载,而今百岁仍逍遥。世间难寻找。
注: 洞天福地,长寿之乡。这是当地政府部门打出的宣传广告。这真的不是瞎吹牛。在我当年调研考察中,采访过许多老人,从他们口中得知丽水养生养老的传说源远流长,遥远得与神话分不清界限。比如缙云鼎湖之峰,传说是轩辕黄帝得道飞升之境,括苍山麓,据说是道教养生大师葛洪隐居之地;松阳卯山道观,盛唐国师叶法善修真之处;青田石门古洞,又说是明代开国功臣刘伯温少学之所。特别是与传说一同流传,还真的保存了不少养生养老的经典篇章。时至今日,丽水百岁老人占比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长寿之乡”!如果想让生命的宽度与长度,延伸得更加纯粹和美好,请到丽水这块福地,去吸风饮露,泠然而善,天人合一,自然无为。
七
处州好,红色印记牢。碧血丹心先烈梦,唤来江山更妖娆。铭记最重要。
注:文化心态、哲学思考,文化视野决定了一个地区能不能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发展目标。我们常常讲所有的故事,都是昨天的历史,更是今天的财富。作为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的常务理事,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浙西南这块红色土地,在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中,并没有因为地处偏远而逃避现实,反而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革命根据地。记得前年的常务理事会就是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的同志在会上介绍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这块土地接纳了无数爱国同胞和抗战英雄,我们没有权利忘记他们,他们的鲜血不能白流,共和国今天所有的一切,离不开他们的奋斗。回望70余年一路走来的征程,更不应该忘记脚下的这块土地和老区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记老区苏区人民”,“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做得怎样?值得我们反思。
八
处州好,万物聚仙巢。国宝遗珍自然物,伴随祥云绕山腰。紫气佛光耀。
注:有山有水的地方总有许多说不尽的灵气与秀美,无数国宝级的自然之物就爱深藏在这些世外桃源之中。为什么丽水被世人称为“六江之源”?仅她的区域内就有瓯江、钱唐江、飞云江、椒江、闽江、赛江六大水系。苍茫水域、浩荡江湖,氤氲的所有城市、乡村、集镇、山野均温润如玉,万物皆有因果循环的独特魅力,这些自然资源绝大部份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植物,它们和人类一样,需要呵护、需要关注、需要自己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九
处州好,青田出石雕。传统技艺最精湛,五彩斑斓誉全球。细腻巧天工。
注:在丽水听说华侨是青田会说话的石头,石头是青田不会说话的华侨。让你无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想象,丽水市下属的青田县,会把继承传统和开拓进取结合得如此完美。石雕,对青田人而言,此传统技艺除了是谋身立业的资本,更多的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从六朝至今,从未衰败,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就了青田“中国石雕之乡”的美誉。出国,是近代青田人谋生的另一种途径。从300多年前开始,一代代青田人勇闯异乡,目前全县已经有华侨33万人,他们旅居海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里守成与创新交汇,内敛与张扬融合,扎根与漂泊同在,中式和欧式并存,包容开放,兼收并蓄。不大的青田欧式风格的建筑五彩纷呈,临江东路的酒吧一条街,绝对让你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欧陆风情。
十
处州好,最美数廓桥。万古清流潺潺过,岁月如梭成国宝。精彩活资料。
注:丽水有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桥——兰溪桥,庆元的国宝如龙桥,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获得项目——后坑桥。《中国科学技术史》称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而庆元廊桥又以数量最多,级别最高,造型最好被称为艺术瑰宝。庆元木拱桥的传统营造技艺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作者系中国报道网双创中国栏目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