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道国际箱包交易中心一家商铺内,工作人员通过直播平台向网友介绍产品。
陈发明摄
喜玛诺公司工人正在为线上订单打包。
陈发明摄
提起河北白沟,“中国箱包之都”的称号已经在国内外颇有名气。作为我国最大的箱包产销基地、出口基地之一,白沟箱包产业也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订单减少、出口受阻、线下销售乏力。面对困境,白沟箱包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发力直播等线上销售渠道,加紧品牌质量规范提升,一边打开销路吸引新用户,一边深耕品牌提升箱包品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白沟在箱包领域很是有名。河北保定市的白沟箱包产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40多年发展,已形成一条集研发设计、原辅料供应、生产加工、展览展销等多环节于一体的箱包产业链,成为辐射周边10个县(市),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白沟也被中国皮革协会命名为“中国箱包之都”。2010年被批准为河北唯一的“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白沟新城,目前年产箱包8亿只,年交易额450亿元,是我国最大的箱包产销基地之一。
作为“中国箱包出口基地”和“河北省外贸转型示范基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白沟箱包产业受到了较大冲击,遭遇了订单减少、外贸渠道受阻、线下实体店销量下降等情况。经济日报记者近日走进白沟,看看“箱包之都”是如何危中寻机、借势转型的。
外贸不畅精耕内销
在箱包行业打拼了13年,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白沟新城喜玛诺商贸有限公司经理张辉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今年1月份以来,公司所有外贸订单都压在仓库发不出去,新订单为零,自己只能在家里干着急”。
后来,张辉在直播平台上试水,但销路一直打不开。几个月前,保定市市场监管局白沟新城分局党组书记李军在走访企业时的一句提问让张辉哑口无言。“做了这么多年箱包,你们企业的特色是什么?”说不出答案的张辉意识到,没有鲜明风格和特点,靠走订单数量的老路子肯定走不通了。想到这,张辉决定从质量和细节入手改良产品。
此后,每晚8点,张辉准时开始网络直播,在与粉丝交流中他认识到,必须注重消费者的个性化喜好,并将其体现到产品设计中。“以前做批发,也不知道产品出口后谁在用,现在跟客户直接交流,订单发出几天后就能收到用户反馈。”经过反思和转变,张辉终于可以回答李军的问题了:“我们做极简风格,并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加入人性化、细节化设计。”短短几个月时间,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帮助指导下,喜玛诺公司打开了国内市场,通过线上直播带来16万单销量。如今,张辉在直播平台的粉丝达5.8万,每天订单量能达到2500单。
在白沟新城,越来越多箱包企业像喜玛诺公司一样找到转型新路。今年以来,白沟新城新增市场主体5404户,企业新增434户,个体户新增4970户。
“通过调研发现,白沟箱包产业复工不应走老路,必须把产业提升作为复工的总‘阀门’,以此提升整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李军说。
线下遇冷线上发力
“直播3.5小时,在线1万多人,成交2000多单。”这是5月22日白沟广顺箱包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萍第一次直播的成绩单。此后,在广顺箱包的工厂里,每天都会开播2个多小时。
“我们公司以研发相机包和户外运动背包为主,以前都是客户订货批发。现在通过直播带货,零售单量增多,总体销量不降反升。”李萍明白,如今直播不只是娱乐软件,也是重要的新零售渠道。目前,直播带货可以占到广顺箱包销量的30%,但在去年之前,这个比例几乎为零。
位于白沟新城的和道国际箱包交易中心是全国最大的箱包单体专业市场之一,记者走进市场发现几乎所有商铺内都有直播区域。
“以前我们的线上销售只占十分之一,现在能占到一半以上。”在和道国际箱包交易中心一楼,春丽皮具总经理杨洺告诉记者,该企业代理了30多家箱包品牌,今年4月份,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0%。但通过开拓线上渠道,5月份已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六七成。
今年5月份,由白沟新城管委会主导,政府相关部门和电商协会共同举办的“5·18”线上箱包博览会、白沟直播带货节、箱包采购节等线上活动陆续开展,初步形成了直播带货常态化的商业氛围。同时,白沟积极对接资源,联手淘宝、抖音、快手打造京津冀第一大“云播小镇”项目,已引入千名网红主播。
在白沟电子商务协会办公楼里,每天都有专业人士免费为企业、商户做电商直播知识、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训。白沟新城电商协会会长司旭介绍,每批学员在完成3天至5天的培训后,就可以上线直播。协会提供的直播间也免费让学员们使用,真正做到一对一帮扶,每个月可以培训2000名学员。
据统计,今年以来,白沟新城仅淘宝直播账号就新增了1.2万多个,为更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李军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在市场监管部门引导和帮助下,白沟大量商户转攻线上直播带货,在促进就业、消化库存、稳定市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白沟“十大网红主播”的销量甚至超过了疫情前。
立足品牌提升品质
经过40多年发展,“白沟箱包”已成为一个知名地域品牌,但仍存在着“多、小、散、低”问题,部分市场主体还是走“代加工”“量多价低”的老路,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仍然有待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些走专业化、自主品牌发展的本地企业经受住了考验。”李军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专利箱包产品销量不降反升。比如,广顺箱包的“柯士比得”牌专业摄影包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据一定份额,疫情发生后,他们针对国内市场改进了一款产品,该产品销量比疫情前增加了1倍。
白沟市场监管部门也没有放过这一契机,他们实施了深化质量提升、标准化建设和品牌打造三大工程,通过制定扶持本地箱包品牌发展的战略,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箱包市场规范提升。
从2019年11月份开始,保定市市场监管局白沟新城分局开办了质量振兴大讲堂,每两周开展一次集中培训。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不能参加集中培训,当地就开设了“质量振兴云课堂”,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更新。目前,线下质量振兴大讲堂和线上质量振兴云课堂已开办近40期,每周仍在持续更新。
市场监管部门还定期组织主要箱包企业参加质量分析会,对箱包产品主要不合格项目开展分析,与企业深入研讨产品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及检验检测方法,并现场实物模拟检验过程,查找问题症结。同时,邀请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到箱包企业调研,有针对性地解决箱包产业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
在和道国际箱包交易中心,有一片区域是“白沟胜轩箱包体验馆”,这里不仅有传统箱包销售区,还有与北京服装学院联合开办的原创设计产品展示区和私人定制区。白沟胜轩箱包体验馆负责人葛云峰是“白沟箱包二代”,近年来他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经营,“我的想法是路走得越远越好,更看重自有品牌打造和箱包品质提升”。
葛云峰的想法代表了白沟新一代年轻人的经营策略。目前,白沟箱包产业正在从“单打独斗”“贴牌生产”向“集团营销”“品牌出口”转型。据统计,白沟新城已拥有本地注册商标12276件,河北省著名商标38件,河北省名牌产品11个,河北省优质产品22个,马德里国际商标4件。
顺势而为再创业
白沟箱包产业是典型的由传统商贸催生的产业集群。这类产业,往往都经历过粗放快速的增长期,很多企业都是靠规模取胜、数量取胜、低价取胜,缺少研发、设计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不测风云”,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下的商户和企业,抗压能力差的弱点暴露无遗。
在白沟箱包企业中,生产、销售等环节转型较早的,对品牌塑造、质量提升、渠道拓展等方面比较重视的企业,受此次疫情影响就相对小些;长期依赖固有发展路径,在销售方式、产品结构、经营理念等方面数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企业和商户,在今年前几个月受冲击比较严重。
疫情对白沟的很多箱包企业来说,既是考验也是“当头棒喝”。如果不能从中汲取转型经验、探索转型路径,即便顶住了疫情冲击,迟早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老本”总有吃完的一天,靠数量和价格生存的舒适区不会永远风平浪静。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包括白沟箱包在内的传统商贸产业集群,势必要经历一轮重新“洗牌”。
实际上,白沟箱包在今年之前,已经开始从质量振兴、品牌塑造、标准化体系建设、电商培育等方面着手,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此次疫情或许是个“助推器”,让很多在转型路上已经先行一步、顺势而为的企业加快了步伐;逼迫那些举棋不定、裹足不前依然观望的企业下定决心迈出关键一步。
这场疫情让传统商贸产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期”变成了一次痛感更强、冲击更大的“速痛期”。与此同时,为应对疫情,各行各业都催生出不少新业态、新模式,让很多传统企业看到了未来生存和竞争的更多可能。与其在舒适区中“温水煮青蛙”,最终被新零售时代抛弃,不如趁势而为,将复工复产复业变成一次再创业,变成一次在暴风雨中强筋壮骨的历练。(记者 陈发明)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