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相城十绝传承人——琴弓匠人郑丰

发布时间:2020-07-21 20:01:2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汤彧)“一把好的琴弓,是需要时间慢慢打磨的。”

在苏州市北桥街道石桥村庙泾上有一间制作琴弓的工作室,工作室的主人名叫郑丰,他是相城十绝之一相城琴弓的传承人,他一心致力于制作琴弓这门技艺,一做就是20多年。

在人们的记忆中,传统的手工艺人大多都是年纪偏大、戴着眼镜、头发花白、微微驼背,而郑丰的出现显然打破了我们的固有印象。今年40岁的郑丰17岁时开始拜师学艺,30岁时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正直壮年的他算起来已经和琴弓打了整整23年的交道。在琴弓界,他既是一位“年轻匠人”,也是一位“资深匠人”。

郑丰的师父名叫张明生,张明生是渭塘强生乐器的创始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渭塘镇第一把“中国制造”的琴弓就出自他手,谈起相城十绝之一的相城琴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明生。在当学徒的日子里,郑丰每天起早贪黑、认真学艺,师父张明生对徒弟要求十分严格,他常常对郑丰说:“要想学好这门手艺没有其他捷径,只有不断的练习和积累。”刚开始因为没有掌握窍门,郑丰的手上总是长泡,时间长了,就变成了老茧,十多岁的大小伙子,却长了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但他却丝毫不在意,跟着师父一学就是13年。

师父的悉心教导栽培,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刻苦,郑丰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匠人。就在30岁那一年,他回到北桥,将制作琴弓的工具搬回了自己家中,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

一把小小的琴弓看似简单,但制作工艺却非常复杂,选材、开料、烤弯、修头、打磨、上漆、调音......从原木到成品需要经历90几道严格的工序,除了考究的工艺,琴弓在制作的过程中还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此外,重量、弧度和平衡点也是考验一把琴弓好坏与否的重要因素。为了制作出一把好的琴弓,郑丰常常要花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有时候为了完成一道工艺,他在工作室一呆就是一整天。

除了精湛的手艺,郑丰也是苏州琴弓界唯一一个既会做琴弓也会拉提琴的匠人,十几年的学徒生涯,他不仅学会了做琴弓的手艺,还自学了小提琴。每次做完一把新的琴弓之后,郑丰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小提琴演奏一曲,在音乐声中辨别这把琴弓是否已经达到了合格出厂的标准。谈起最初为何会萌生自学小提琴的想法,郑丰说:“一把好的琴弓拉起来应该是得心应手的,我调试检验琴弓的方法就是演奏小提琴,这样能让我更加了解自己制作的琴弓。”制作琴弓大部分时候是十分枯燥的,有时候一道工序反反复复好多次,始终达不到他自己想要的样子,心烦意乱的他也会拿起小提琴演奏一曲,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后,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制作当中。

传统手艺需要传承,也需要与时俱进。从2011年起,郑丰每年都会赴上海参加国际乐器展,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琴弓带到现场展示,与同行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当下更加先进的制作琴弓的技术。在不断学习成长过程中,郑丰制作琴弓的手艺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美。

2017年,郑丰正式成为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制作师分会会员,这既是对他多年来扎根琴弓的一个肯定,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承传统手艺的决心。谈起今后的打算,郑丰微笑着说道:“我想的其实挺简单的,就是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把琴弓,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让相城琴弓走的更远。”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