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 (特约通讯员茅一鸣报道)周六妹,一个农村妇女的捐遗行为,成为所在社区的文明偶像,进而对北桥街道产生不可低估的道德引领效应;灵峰村,一个上世纪的困难村,在经济发展翻身的同时,摘下全国文明村的荣誉;村民变居民,离土不离情,一个偶然动念的朋友圈,牢牢系住了全村的乡情和亲情。
相城经开区北桥街道是“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近年来,在追求、建设、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北桥街道一手抓经济社会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以严党风、淳民风、正家风的“三风共育”组合拳,有效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程度。文明乡风、村风、家风为高质量发展的阔步前进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党风引领,“三措齐举”炼好党风“魂”
党风是魂,举旗定向。北桥街道强化党员党性觉悟提升、敢于担当作为、清正廉洁作风,不断激活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性教育强干劲。3月27日下午,一场“争做‘五度’党员演讲比赛”在北桥街道举办,19名选手或谈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或总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收获,或讲述疫情防控期间的身边感人事迹,激发全体党员以政治有高度、思考有广度、专业有深度、行动有态度、服务有温度的标准立言、立德、立身。
北桥街道把理论学习作为主题教育的基础,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带动全街道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守初心担使命。街道领导班子充分发挥“领头雁”示范引领作用,制定学习计划,采取“自学+集体”“纸质+电子”等方式全面学、系统学,围绕“不忘本来守初心”等六个专题,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交流心得体会,举办六期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以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各基层党通过“圆桌思享会”“四重四亮”“走基地、看成就、聚力量”“知识竞赛”“主题宣讲”等形式多样活动,感受发展成就,感悟初心使命,凝聚奋斗力量。
党建引领促担当。3月31日,30余名北桥街道和谐先锋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的党员齐聚一堂,展开了一次“网格书记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主题沙龙。大家走访企业,把脉企业发展,并围绕提高企业管理服务助推北桥街道高质量发展进行热烈讨论,谈思路、谈做法、谈经验,以党建引领点燃“红色引擎”,搭建党企“连心桥”,服务企业“零距离”。
北桥街道以激发党建生机与活力为目标,凝练“红心润北桥”党建品牌,构建“和美先锋”“和谐先锋”“活力先锋”三大党建联盟体系,成立“环境提升”“垃圾分类”等14个行动支部,促党员责任担当,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织密社会治理“一张网”,171名专职、兼职网格员每天下沉到66个网格中,“两委”成员以“坐诊+出诊”的形式,听民意、解民忧;探索深化全科服务“关口前移、管理前移”,20个三级网格党群服务站试点推行“接单代办”服务模式,实行代办人员、蹲点时间、代办清单“三公开”制度,实现“零距离”优质服务。
优化作风立规矩。1月2日,北桥街道纪工委组织参观苏州市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为党员干部送上“新年第一课”,也为2020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启新征程。“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要时时警醒,处处自律,自觉净化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参与活动的党员们纷纷表示。
北桥街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讲党课、敲警钟”等多种形式,上好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必修课。一方面,邀请市纪委领导为党员干部和干部家属开展专题警示教育,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制作漫画说纪展板巡回展示,对党员干部进行面对面的廉洁教育;另一方面,评选街道“勤廉带头人”,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组织干部家属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增强家庭助廉意识,弘扬以德治家、勤俭持家、以廉保家的廉洁家风。同时大力开展作风建设集中大整治暨“作风提升年”活动,严格规范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以规矩促作风。
坚持民生为本,潜移默化固好民风“根”
民风是根,润物无声。北桥街道积极培育身边好人、系牢乡邻情感纽带、唱响文化自信,扬起新时代文明新风。
个人典型带动社区现象,引领北桥效应。4月1日,北桥新北村的一对老夫妻来到盛南社区“周六妹”好人工作室,同时在遗体捐献协议上签下各自的姓名。自2018年5月工作室成立以来,他们已经是第72、73名前来办理登记手续的捐遗志愿者。
随着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推进,北桥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3名,“江苏好人”1名,“苏州好人”6名,“相城好人”28名。一群好人,满城春风。北桥充分发挥身边好人示范引领作用,先后成立了“荣学润好人工作室”“周六妹好人工作室”“好人+学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身边好人常态化提供服务,不断将崇德向善、移风易俗的理念根植到更多的群众心中。每年,北桥都会开展一期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事迹主题宣讲活动,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感悟先进、学习先进,持续放大“好人效应”,汇聚成更强大的文明力量。
离土不离乡,浓浓乡愁系牢情感纽带。在北桥芮埭村后村,居民们自发成立了“金乡邻”团队。每年,大家都会自发拿出一笔款项,少则一两百,多则五六百,全部用于慰问原先同村的老人。重阳节送重阳糕,过寿送糕点寿桃……四年的坚持不懈,敬老之情、德善之举已成习惯。
随着搬迁征收工作的推进,农民变市民,住进楼房迎来居住环境的大幅提升,乡邻之间的感情却淡了。为此,北桥街道引导各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牢牢系住村(居)民之间的情感纽带,定期举办的芮埭“金乡邻”、漕湖搬迁叙情会等联谊活动,先后编印的《印象芮埭》《莲花印记》等书籍,让乡愁变乡情,乡情化乡风。
戏曲之乡唱新戏,文化自信滋养乡风文明。2月,北桥文艺骨干改编创作了一曲锡剧唱《战疫情·北桥儿女赞》,以文艺作品书写北桥人民战“疫”的责任担当,讴歌英雄、鼓舞斗志、温暖人心,共同凝聚起全社会战胜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为全国首个“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北桥街道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和资源,发动民间群众文艺团队,取材北桥最真实身边故事,编排最感人的文艺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好家风、讲述好人故事,在润物无声中以文化人,形成强大的精神感召。锡剧小戏《幸福计划》、评弹表演唱《时代新风赞》等一大批优质节目,让文明新风带着温度“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小处着手,守正相传培好家风“本”
家风是本,守正相传。北桥街道以打造“灵峰家风”样板品牌为重点,探索家风建设的新途径,努力激活一个个小家庭的好家风,凝聚起德善北桥的好民风,让家风建设成为全面小康路上的“魂”。
化“无形”为“有形”,提高群众认知。在灵峰公园南入口的电子大屏幕上,一部名为《灵灵峰峰带你学灵峰家风》的系列动画片正循环播放,引来不少村民驻足观看。一段段生动的故事,直白而又深刻地讲述着什么是“灵峰家风”,让好家风深入人心。
灵峰村通过广泛征集,精心提炼出“相敬相爱、家庭和睦”“邻里互助、友爱团结”等十条“灵峰家风”,并围绕这十条家风内容,以身边故事为原型,制作了系列动画片、系列漫画绘本、《百年家训,文明灵峰》书籍,让好家风通过更直观、更生动的形象展示在村民面前,推动好家风遍地开花。北桥街道也通过制作发放家风宣传折页、《北桥好人在身边》等可视化作品,让无形家风有迹可循。
变“旁观”为“当局”,引导群众参与。灵峰公园书画室里,陈列着灵峰村优秀的家风家训书法作品。前些年,村里开展了“晒晒我的家风”主题活动,让村民们自己挖掘和提炼自己家的家训家风,最终通过民主评选选出33条优秀家规家训。村里还邀请书法家创作成书画作品,长期在这里展示,引导广大村民积极践行和培育好家风。
为了让全体村民加入到培育和传承好家风的行动中来,近年来,灵峰村晒晒我的家风、好家风大家谈、点赞最美家庭·倡扬最美家风、秀出家庭采才艺·展示文明乡风、“好家风、我来秀”优秀家风故事展演等主题活动一年接一年、一场接着一场。在灵峰家风的借鉴下,北桥街道广泛开展情韵戏乡·寻访北桥最美家庭、“我的国·我的家”好家风好家训宣讲、好家风书信传递爱等主题活动,从最开始的全民评选树典范,到典范带头作交流,再到如今的自我展示亮成果,一步步推动着好家风的种子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落地开花。
从“单一”到“多元”,融入群众生活。近期,灵峰公园二楼的排练厅内时常传来吹拉弹唱的声音,喜洋洋文艺表演队正在这里排练最新创作的锡剧小戏。长年以来,灵峰村依托文化团队,将身边的好家风故事融入文艺作品,定期为村民群众送戏下乡,努力让家风文化见缝插针,切实将家风建设渗透到群众日常生活,实现共同推进、寓教于乐。
为了让家风教育更多元,村里依托灵峰书场,定期上演形式各异的家风活动。它是“道德讲堂”,家长们会带着小朋友前来听家风故事;它还是“新时代讲习所”,党员们会齐聚一堂学习交流家风建设;而当它恢复书场本身的时候,老人们又会在这里感受好家风与苏州评弹碰撞出的火花。村里还与幼儿园、小学开展共建,让好家风从娃娃抓起。北桥街道在灵峰家风的借鉴下,努力拓宽宣教渠道,依托“两微一端”品牌建设,以小视频的形式,推动好家风培育在全街道上下成为共同行动。
责任编辑:王业环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