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

粮食安全无虞,抢购潮当休矣

发布时间:2020-04-07 15:27:38 推广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江德斌

近日,部分国家陆续发布粮食出口禁令。联合国粮农组织也警告称,疫情致使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或将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引发公众对粮食安全的担忧,我国粮食够不够吃、要不要囤积等成为热门话题。4月4日,农业农村部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解答了相关问题。中国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小麦和稻谷这两大口粮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最近一段时间,部分地方出现了市民集体抢购、囤积粮食的风潮。从网友曝光的照片看,各地超市的大米被疯抢,有些市民一次性买几十袋大米,一些超市的散装米柜被抢空。网络上关于粮荒、涨价的传言,也令更多人陷入恐慌之中,纷纷加入“抢粮大军”。

这种行为是非理性的,没有真正分析清楚境外粮食安全问题,将国内的情况与其混为一谈。目前,受到疫情影响,各国纷纷采取严控措施,导致国际贸易和物流中断,直接影响到大宗商品的交易。粮食交易在大宗商品里占据了主要位置,自然也受到冲击,在无法正常运输、交易的情况下,部分国家基于本国粮食安全考虑,采取暂时禁止出口的应急措施。

全球粮食总体处于供需紧平衡的状态,粮食生产略大于消耗,并不存在整体上的粮食危机。但是,由于部分国家依赖外部供应,在供应链受到疫情影响而中断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就浮出水面了。今年非洲、中东、南亚等地区发生干旱、蝗灾等,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亦会导致地区性的歉收。可见,国际粮食危机理论上存在,但仅限于部分地区,如果国际贸易恢复正常、国际救助得力,就不会上演大规模的粮食危机。

我国粮食生产长期以来保持自给自足的状态,加上我们一直有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在储备方面做了充分准备,小麦和稻谷这两种主粮,每年的产量加上库存,完全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消费需求。不过,我国需要进口大量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牲畜喂养豆粕等。显然,我国真正需要担心的,乃是供应链对大豆运输、交易的冲击,需要采取措施予以保障,避免国外大豆供应不足,影响到国内肉价的上涨。

由此可见,我国总体上并不存在粮食危机,主粮的供应无虞,民众大可放心,按照自家的实际消费能力购买即可,没有抢购、囤积粮食的必要性。粮食都有保质期,囤积过多的话,会造成变质、浪费等情况。我国餐饮业浪费非常严重,也是可以在此期间加强国民的节约意识。倡导按量消费,督促做好“光盘行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也是维护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因素。(江德斌)

责任编辑:王业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