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 1 0月29日,由中国文化译研网主办,蒙古国家电视台、蒙古中央图书馆、蒙古作家协会、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蒙古分会协办的“蒙古汉学与文化经典互译论坛”在京举办。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卓越教授在欢迎辞中提到,随着中蒙友好关系不断深入发展,近几年两国在汉学、出版和文化领域的合作道路越走越宽,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成果日渐丰硕。希望中蒙两国能够依托中国文化译研网的广阔平台,进一步推动中蒙两国经典作品的互译与传播,加强中蒙文化互译领域的深度合作。
国家新闻出版署进出口管理局副局长赵海云代表国家新闻出版署对本次论坛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致辞中就开展中蒙互译合作项目提出四点建议:一、在民间力量支持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推动;二、在机制建设上提升项目的专业性,更多依靠出版界、图书馆界、学术界,甚至外交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共同的探讨;三、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特别是两国间的主力出版单位应为中蒙互译做出更大贡献;四、通过经典著作互译等文化交流项目,吸引更多、更广泛的社会机构投入到中国文化交流的事业当中。他相信,本次论坛将为中蒙文化经典著作互译打下坚实基础,为中蒙文化交流、民心相通做出应有的贡献。
蒙方国家电视台领导小组组长满都呼代表蒙方嘉宾在致辞中表示,中蒙经典著作互译蒙方专家委员会的成立,为中蒙文化经典著作互译和学术研究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这必将有力地促进中蒙文化经典著作互译的建设和发展。希望中蒙经典著作互译中方专家委员会进一步强化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广推荐优秀中国文化经典著作。
嘉宾致辞后,中蒙出版界、翻译界、汉学界专家围绕中蒙互译专委会建设、中蒙汉学现状与未来发展、中蒙经典著作互译的作品遴选和翻译推广、中蒙智库建设等重要议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和深入研讨。聂震宁、米格尔等中蒙互译委员会负责人就中蒙方专委会建设的构架和工作计划进行了介绍,其米德策耶、陈岗龙、英德拉、张志洲、张明舟等出版界、翻译界、汉学界专家分别围绕中蒙互译、文化交流合作、图书出版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蒙古汉学家其米德策耶教授围绕中蒙文化交流与图书互译现状发表主旨演讲,他介绍了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中蒙图书互译的发展进程和成果,包括古典名著、经典哲学作品、现当代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儿童读物等成果丰硕。今年8月底,在乌兰巴托举办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摆脱贫困》等著作蒙古语版首发式,这是两国建交70周年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中的一个亮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蒙古语版不久也将亮相蒙古国。
蒙古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汉学发展研究所创始人英德拉以“文化合作与民心相通”为主题发表演讲,介绍了中蒙通过经作品互译、教育合作、旅游交流等方式不断加强人文领域交流合作的现状。近年来,蒙古国读者对中国文学作品充满兴趣,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品评也屡现媒体,不少有影响力的网站和报纸开辟专栏连载中国文学作品,她强调,“民心相通”不光要推动老百姓的一般交往,更要深度了解彼此的人生之道、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因此中蒙经典著作互译是推动民心相通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张明舟从儿童文学出版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儿童读物和少儿出版对于促进国际理解的重要意义,他呼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儿童图书的创作出版和阅读推广,并建议中蒙经典互译项目中应遴选出一定量的中蒙原创儿童图书进行互译传播。他热烈欢迎各位优秀中蒙汉学家、译者踊跃加入中蒙童书翻译的队伍,让两国儿童从小有机会领略真正高品质、丰富而灿烂的经典儿童读物。
会上中蒙双方在建设中蒙互译委员会、进行中蒙经典著作遴选、成立中蒙智库等议题上达成共识,并签署了“全面落实中蒙经典互译宣言”,为GET蒙古知识中心揭牌。
责任编辑:王业环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