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匠精神引领中国家电制造
发布时间:2017-04-12 15:19:3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2月24日,在由《电器》杂志社主办的“工匠之光·加西贝拉杯寻找中国家电业的工匠精神大型主题活动颁奖典礼暨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巡视员汪敏燕、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姜风、副理事长王雷等相关领导与海尔、美的、博西家电、A.O.史密斯、林内、方太、万宝以及家电产业上游龙头企业加西贝拉在内的企业精英,以及来自家电企业、科研院所、行业机构的嘉宾,共话“工匠精神”,点燃工匠之光。
传承匠心,由“大”变“强”
“中国是家用电器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家用电器行业的生产规模已居世界首位,是中国极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在肯定中国家电行业发展成绩的同时,汪敏燕也指出,“与国际一流家电强国相比,我们还有明显差距,存在着关键核心技术不领先、中高端产品竞争力不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不高、自有品牌国际影响力较弱等问题。究其原因,工匠精神的缺失不可忽视。”
更好地传承匠心,已经成为“十三五”期末中国进入世界家电强国行列,实现由大到强转型的重要举措。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姜风在致辞中指出,弘扬工匠精神将助推中国家电业实现强国目标。她进一步解释说:“首先,工匠精神有助于推动企业转变观念,改变以往重规模、重速度的发展模式,克服浮躁心态,练好内功,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第二,弘扬工匠精神将引导企业踏踏实实地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强化重点产品及关键零部件技术,为产品不断升级提供技术保障。第三,弘扬工匠精神,可以激励更多企业打造出优质的产品,全面提高家电产品品质和档次,增加中高端家电产品供给,满足消费不断升级对产品功能、外观、品质的需求,切实提高中国家电产品的设计、质量水平和精致程度。第四,弘扬工匠精神将帮助中国家电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从价格竞争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从根本上改变出口增长方式,改变中国家电品牌形象。第五,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家电自主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助力打造世界级家电品牌。”
深入探访,聚焦大国工匠
2016年8月,“加西贝拉杯寻找中国家电业工匠精神”大型主题活动正式启动。《电器》杂志社组织采访团队深入家电企业内部,历时半年时间,走访“四国三十城”,不仅深入广东、江浙、上海、福建、安徽和山东等中国家电产区,还远赴德国、西班牙、日本等国的优秀工匠企业取经,期间共采访40余家企业的80名成绩卓著的匠人。“通过采访,我们收获了感动和震撼。”回忆走访经历,《电器》杂志社主编陈莉难掩激动。她举例说:“受访的技术人员,可能十几年只做了降低产品噪声这一件事;他们当中还有能用叉车开酒瓶盖的一线工人,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她强调,工匠精神的传承,“人”非常重要,但是“匠人”的生存、发展和提升,更需要培育工匠精神的土壤。
传承至今的工匠精神,正是中国家电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陈莉总结说:“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高峰论论坛和表彰活动,为层层筛选、投票选出的他们颁发“工匠之光”奖,是对整个活动进行一个总结,对我们采访过程中最为优秀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同时,我们也希望借此让工匠精神更加深入人心,让其在中国家电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巅峰对话,为家电强国出谋划策
由大到强,中国家电行业应该怎么做?在由成本驱动、规模驱动全面转向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的路上,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排头兵,家电行业要想在“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的浪潮中拔得头筹,显然与“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关系紧密。其实,中国家电行业不乏“工匠精神”,那些大隐于工厂的“匠人”及团队,正默默改变中国家电产业的未来。
作为企业代表,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供应链总经理陈录城表示,海尔集团将创新和工匠精神相融合,打造出互联工厂,并将用户的需求当做互联工厂的核心。“海尔互联工厂在建设中除了践行着新时代‘满足用户需求’和‘创新’的‘工匠精神’,还在做另一件事情,即传承‘工匠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除了将案例分享给海尔其他工厂,其互联工厂模式也可以对外向市场输出。”据他透露,该方案可以模块化、标准化、定制化输出,满足不同企业需求。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周建生认为,弘扬工匠精神为加西贝拉注入新的内涵。在企业层面,我们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坚守实业,坚持创新,打造世界级品牌,建设世界级企业。在员工层面,我们敬岗爱业、务实创新、精益求精、认真专注。
据悉,加西贝拉已经成为世界冰箱的心脏,客户遍布全球,销往30多个国家60余家冰箱企业,连续11年出口国内行业第一,出口占比超过50%,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2%,欧洲市场占有率超过35%。 责任编辑:王业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