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德兵报道)如果说2018年是金融科技的变革之年,那2019年伊始至今,一个更富活力与效率的金融科技生态则正在形成: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跑步入场,互联网巨头发力金融科技,越来越多的互金平台转型金融科技,中小型金融科技公司寻找突围之路……
各方进入将进一步刺激市场发展
“互联网头部企业以及各垂直行业的独角兽纷纷入局,从侧面印证了金融科技领域的长远发展潜力和可观的潜在市场空间。”闪银联合创始人、CIO李昊告诉记者。
众所周知,传统金融业务信息不对称,金融服务效率低下,服务方式单一且覆盖率不高。
“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是市场、政策和技术等多元要素下的必然。”腾梭相关负责人坦言,首先,这是金融业态进一步发展的直接诉求。近年来,我国利润市场化改革加速,传统金融机构同质化运营严重,金融业核心指标增速显著放缓;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让客户对银行服务时效性、便捷性期望不断提高。为了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且加强风险、合规和安全方面的建设,银行需要利用金融科技提高服务效率,优化盈利模式,以赢得竞争优势。其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为传统金融机构的革新提供了新引擎。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为了强化自身的数字化能力,部分大型商业银行通过自主研发发展金融科技,这其中的优势是行内可以更好的控制技术、人才和资源,但弊端是技术开发与维护成本高,开发周期长,应用较慢。与之相比,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开展的合作则具有无需投入大量成本,推向市场时间较短的先天优势。
当前,中、农、工、建四大行分别与腾讯、百度、京东和阿里等互联网巨头进行了战略合作。对数字化转型重要阶段的银行来说,能够与自带场景和流量的巨头们合作无疑是发展的良机。
“巨头的数量是有限的,与巨头合作机会也是有限的,对于遍布全国的近三千家中小银行而言,它们同样有用科技提升业务水平,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的迫切需求,因此与具备场景和流量的互联网公司或是在细分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金融科技服务商合作,便成了最佳途径之一。庞大的中小银行数量,以及底层设施、运营、风控、业务及应用界面等多层次的合作方向,也引得中小型金融科技公司纷纷入场。”腾梭上述负责人分析道。
“这是一个异常庞大的赛道,涌入更多的公司,对于行业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也可以说是蛋糕足够大,大家都是开荒者,谈竞争还为时过早。随着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的变化,这个赛道肯定还会涌入更多新的参与者,从而让整个市场发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量化派创始人&CEO 周灏告诉记者。
拍拍贷副总裁陈磊则认为,金融科技行业还处在快速成长阶段,目前参与的玩家比较多,背景也各不相同,企业相互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各方的进入说明行业受到了重视,这也会进一步刺激市场的发展。
金融和科技结合最完美的前景是什么?
无疑,一个更富活力与效率的金融科技生态正在形成。“无科技不金融”近年来也已成为业界共识。
“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可使金融数据来源更加多元化,使得营销和风控模型更精准;另一方面,跨行业数据融合能够催生更多跨行业的应用,金融科技企业也可以设计更多基于场景的金融产品。”腾梭负责人说,“因此,金融和科技结合最完美的前景是打造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个性且精准的金融服务场景。”
陈磊认为,金融和科技结合的理想状态,是使金融全流程得到智慧提升并不断自我更新,实现金融产品、获客、服务以及风控的全面智能化,从而更好地为金融用户提供3A式(Anytime,Anywhere,Anyway),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让金融触手可及。
2013年之前,金融的是金融,科技的是科技,属于常态。2013年之后,互联网金融作为新业态崛起,互联网与金融、科技与金融的界限才开始模糊。边界不清,也就起了冲突。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业内人士普遍呼吁“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
“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未来的前景与方向应该在于‘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李昊坦言,互联网科技平台在线上场景服务、大数据处理能力、新时代互联网用户行为习惯洞察上有其独特的技术、模式优势,但传统金融机构在网点、金融业务流程、规范、风控和合规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与运营经验。在二者融合上,以互联网科技独角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平台,应回归科技本质,对金融业务保持敬畏,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信息、场景与数据能力优势,为金融机构赋能并提供定制服务,拓宽金融服务边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在周灏看来,金融和科技结合最完美的前景就是两者实现有机互动与共融。一方面,是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于金融产业链,实现金融行业功能与结构方面的优化。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金融模式或形态。而金融又是各个行业的“毛细血管”,所以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也是对于诸多实体产业的底层赋能。
金融和科技融合难点待解
金融和科技的结合从上个世纪基于scorecard的风险评级和规则决策引擎就开始了,而到了本世纪初的大数据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带了一波高峰。整个过程中金融的业态和产品形式有了巨大的变化,科技也是日新月异,金融和科技在相互驱动演进。
金融先天就是具有风险属性的,技术的创新怎么样在赋能金融的同时,特别是带来的金融业务创新怎么保障风险可控,一直是行业和监管比较关注的。
陈磊认为,我们一方面要保持对金融的敬畏,不断验证技术在业务实践中的有效性,同时积极鼓励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要积极与监管合作,推进行业透明化,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特别关注科技服务监管。
目前,金融和科技融合的难点在于监管的分类确立以及金融与互联网数据的融合。对此,李昊认为,未来科技要更好地助力传统金融发展,主要有三个趋势:一是分类监管后的合规化经营,将各类创新技术落到金融监管框架内;二是深入智能化与场景化服务。“智能化”是解决金融服务效率的不二途径,而“场景化”是将金融服务精准引导,使金融服务具备更便捷、透明、高人群覆盖能力的生态特点;三是“金融”与“科技”的竞合共生。未来基于对互联网大数据的动态筛选以及智能管控的金融数据融合,是金融科技发展方向之一。
在周灏看来,金融与科技结合过程的难题是,发展要讲究效率与安全的平衡,而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如基础设施的进展。金融科技的发展与物联网的进展、大数据技术的进展息息相关,而其中很多基础设施的落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另外很多观念的进化,政策的推进也都需要时间。这都会是具体业务展开过程不可避免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业环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