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南北 三狮竞秀”——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主题联展拉开帷幕
历经半年多的南北商谈、沟通,加上筹备工作的繁杂琐事,把苏州狮子林管理处的张婕主任忙得不亦乐乎,“高兴,再忙也高兴,今天是狮子林的大日子,怎么能不高兴呢?”这是张婕主任见到我去参加活动的第一句话,除了高兴,还是高兴。
六月五日上午我按此次活动流程所约定的时间,准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狮子林。我发现并没有因为园子搞活动,就关闭游客的通道,所有散客、团队有序进入,互不干涉。
这次由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管理处牵手联合:北京圆明园长春园狮子林、承德避暑山庄文园狮子林共同举办的这一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承办单位的主管部门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因此各方面的当事双方,合作愉快、互助共赢,才有这个展览顺利举办。上午九点三十五,主持人请嘉宾入席,观看由狮子林管理处提供的:昆曲表演。主持人介绍嘉宾后,一起观看由狮子林管理处提供的,动漫宣传片元代大画家倪瓒的《狮子林图》,此图入藏清宫,被收录于《石渠宝笈》,当然不止是元代名园狮子林初创时期的历史见证,也是历代宝藏的丹青妙品。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已有三千余年的积淀,人类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而创造的一种自然趣味的游憩玩赏的环境,是一种审美享受的对象。历代许多没有留下名字的匠师们用他们对大自然的无比崇敬,借它山之石鬼斧神工创造出来的所有园林,均是人类融合于大自然的缩写。并用造园艺术的手段加工或再现的自然风景,是理想化、蓄以人类生活情趣的园林景象,它潜在地给人以劳动加自然的欣慰,而更为直接地给人以如吟诗、读书的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因此我们说: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综合性载体。
唐宗以降,中国城市私家园林建设快速发展,园林艺术的设计元素与自然融合的文化倾向逐渐凸显,到了元、明时期,终于形成了理景手法成熟、审美风格鲜明的古典文人园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的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是僧人惟则(天如禅师)弟子们在此处为其建寺以为寓所。此地,形势起伏,并有树木及大片竹林,竹下遗存许多怪石,有的像狮子,故名“狮子林”。同时,这一命名也是为了纪念惟则得法于中峰明本禅师,因中峰明本倡道于天目山的狮子岩,故名师子林以志师承。始建寺时,定名狮林寺,后改称菩提正宗寺,因系园林环境,故亦称狮子林。初创时,“寺左右前后,竹与石居地之大半,故作屋不多”(元•欧阳玄《师子林菩提正宗寺记》),明洪武初年倪瓒(云林)所作《狮子林图》写照了这一情况。后来有人据《狮子林图》推测,倪云林曾在此叠山,或传为倪云林与朱润德、赵善长、徐幼文等十余人的集体创作。这里在明、清嘉靖间一度成为私园,万历年间恢复为圣恩寺。清乾隆十二年改名画禅寺,在此前后并建墙分隔寺院与北部园林。此后,所谓“狮子林”,则是仅指园林而言了。1918年狮子林归贝姓所有,于园东邻建宗祠、族学馆;并扩充西部,添置山林景象,同时对全园进行大规模重修。石山工程多用铁件钩挂,水泥嵌缝;建筑装修也多采用当时流行的仿欧式样,所建石舫则完全采取北京颐和园清宴舫的仿欧风格。据相关史料记载,贝氏家族这次对园林的改造,改变了传统园林风格,这就是目前我们能看到的焕然一新的面貌。当然,园林离不山石,更离不开水的养颜。山石是园林艺术整体设计中的骨骼,水成了园林的血脉。正是这股血脉赋予山石以生意,植物以气韵生动。当年乾隆皇帝看到的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他对元代大画家倪瓒参与绘制的《狮子林图》十分珍赏,因此,他六下江南,数度驻跸狮子林,不仅折服于其自然之趣,屡屡赋诗赞美,还在第四次南巡之后,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于北京圆明园的长春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内,分别仿建了皇家的狮子林,苏州狮子林也因此成为中国造园史上罕见的、被皇家御苑完整仿建两次的经典名园。长春园狮子林与文园狮子林,曾各有狮子林十六景,兼具江南秀美与燕塞雄浑。一座被历史铭记的寺庙园林之生命穿越岁月蹉跎的时光,被一代君王乾隆皇帝从绘画和实景上铭心刻骨的构想和期盼,最终跨越地域和传奇,分别仿建成功,这两处充满创造灵感和浪漫激情的伟大工程中的每一个章节,早就渗透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肌体里,写进了不朽的史诗。然而,令人伤感的圆明园里长春园狮子林实景,早就已经片瓦无存了,湖石和石刻多已散失。记得1993年初就该遗址的就地保护问题,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还陪同两院院士、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建设部城市规划专家郑孝燮、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清华大学郭黛恒教授一起在现场考察调研过。后来听说,他们发掘恢复了虹桥及水关等遗址,就再也没有去过。承徳避暑山庄1990年陆续复建前后,我陪同相关专家去过多次。特别是陪同罗哲文恩师不仅现场指导,对修复中的一些重要石峰的组合,还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讨论,严格按倪瓒《狮子林图》里的自然山水意境勾勒。岁月真的无情,一晃29年过去了,我跟随的恩师们,除了现在九十八岁的谢辰生老,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国家考古专家组组长九十岁的黄景略先生其他人都走了!
其实张婕主任请我过去参加这个活动,她并不了解我曾经和另外两座狮子林也有过不解的情缘。当年精力旺盛,许多边远地区,罗哲文、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主任傳连兴不愿跑的,都是我带人测绘、拍摄回北京汇报,有些好的典型材料就让《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先刊登出来。记得有次开编委会,傅连兴又要让我去承徳,那时从北京到承德避暑山庄的路上并不好走,编委会的补贴标准也低,每出一次长差,自己都要贴钱吃饭,整个编委会委员中,我年纪最轻,同是编委的陈从周教授开玩笑地说:“你就是一头驴,傅公(连兴)不用鞭子抽打屁股就不动。你自己说说,派谁去最好?实在不行你派单老(单士元,时任编委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时年九十多了,著名古建专家)去!”大家大笑。都走了,故人何在 ?烟水茫茫⋯⋯
不过这次参加活动看到汉白玉“狮子林”乾隆御笔,虽然是复制品也非常高兴,原件我有照片(一下想不起放在哪里了)此原件是圆明园长春园狮子林的旧物。我们在参观展览时,虽然五部分展品都扫了一下,却并沒有细读。大既知道这些展品,是三家狮子林的有关书画、图文、石刻拓片、实物等资料。对倪瓒的《狮子林图》、徐贲的《狮子林十二景图》、弘历的《再仿倪瓒狮子林图》我看得认真。特别是一些砖石、模具、木构件,北京圆明园长春园狮子林样式雷图、承德避暑文园狮子林拓片等实物文物难得一见。预祝这次“一园南北,三狮竞秀”联展取得圆满成功!
(丹靑2019年6月6日於姑苏春华苑书乐斋)
责任编辑:王业环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