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双创

担当积贮者使命,中储粮储粮科技受关注

发布时间:2017-09-12 17:18:2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提及粮食,来自农村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记忆:繁忙的收割季过后,除了留够自己一年的口粮,剩下的粮食农户都会运到收粮站卖掉。

那时候卖粮的过程可以说是一场比收割更煎熬的“战役”:拿收购发票、进粮站排队、检验质量、过磅、签字、结账……“过去卖粮真是难!” 农民王伯伯谈及过往经历,直言记忆深刻。

卖完粮食,回家要忙得就是储存自留粮了。“自己储粮也不得不用药啊,不然会生虫。”问及储粮是否用药时,王伯伯坦言,“其实我们也都知道化学药剂残留物会污染粮食、污染环境。”

王伯伯的卖粮难题和储粮困扰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单单影响着普通农户,也是储粮企业关心的问题。

矛盾和问题是科技创新的导向。因此,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变卖粮、储粮难题,对国内相关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做实储粮科技全力服务“两个确保”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求相对宽松,粮食库存持续高企,加快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体制改革任务紧迫。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提升传统粮食储备行业,以绿色储粮科技引领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各粮食仓储单位实力的较量。

“2014年,中储粮提出了全面夯实仓储基础管理‘五个做实’,其中之一就包括做实储粮科技,运用科学化、智能化手段实现高效安全储粮,巩固‘两个确保’基础。”中储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随着粮食安全内涵从以往注重数量安全向更加注重质量和食品安全扩展,中储粮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并贯穿到经营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推进粮食保质、减损、降耗、增效。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发展5年规划,突出保鲜、营养、安全的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形成了北方以低温准低温储粮为主、南方以控温气调储粮为主的技术路线, 分品种、分生态区域的粮油储藏技术体系基本建立。全面推广智能氮气储粮、内环流控温储粮、智能通风、低温控温等绿色储粮新技术,实现自动测定参数、自动选择工作时机,更有利于提高库存粮油品质,实现科技储粮、绿色储粮。

据国家有关部门历年检查和中储粮自查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宜存率从成立之初不到60%迅速提高至95%以上,质量达标率明显提高,储粮数量质量更有保障。

智能化粮库建设实现降本增效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在应急救灾、稳定粮价方面,储备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当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了历史高位,如何做好储粮监管,保证数量安全、质量良好成为重要课题。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储备集团,为守住管好“大国粮仓”,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近年来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在智能化粮库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记者在中储粮总公司智能化粮库在线监测调度中心看到,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随机调取直属库现场视频资料,了解当日各直属库入库、称重、检验、出库、财务等情况。

中储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三级架构”,中储粮已成功搭建了智能化管理体系,总公司与分(子)公司作为监控终端,基于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技术,建设智能化粮库在线监测平台,实现对中央储备粮智能化监管的全覆盖。

据介绍,总公司和分(子)公司通过在线监测平台,实现了远程实时监控,不用出门、不打招呼,可以24小时查看仓内、仓外实况,管理粮食不再是仅仅依靠报表,而是直接管控到现场、到实地、到粮情的即时变化,真正实现“看得见、管得住”。2016年,中储粮总公司通过在线监测平台,开展常态化、实时化远程监控,累计对336个直属企业查看10万余次,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并严肃追责,有效发挥震慑作用。直属库和分库通过智能化粮库集成控制平台,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10分钟就可以查完所有的仓,完成以前半天时间的工作量。同时,通过智能化粮库系统与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有关粮情、出入库等信息全部接入集成控制平台,解决了困扰多年的“信息孤岛”问题。

“中储粮于2014年初制定了《智能化粮库改造三年规划纲要(2014-2017)》。截至2016年末,已完成344家直属库和292家分库的智能化改造,2017年将全面完成剩余200家分库的智能化改造,实现智能化粮库建设全覆盖。”中储粮相关负责人说。

 “一卡通”实现政策性收购全流程管理

针对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持续高位运行、参与收购的委托和租赁库点超过10000个、风险和监管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中储粮总公司在完善制度、加强人防的基础上,2015年开发并推广应用政策性粮食收购“一卡通”系统,用信息化手段严格政策性收购全流程管理,强化粮食和资金风险防控。

据悉,政策性收购“一卡通”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一是全面建立和打通“六个系统”,即收储库点收购系统、直属库收购系统、分公司管理系统、总公司业务管理系统、银行网银支付系统、税务发票验证系统。二是打造“三个平台”,即数据交互平台、支付平台、监督预警平台。三是覆盖“八个环节”,即入门登记、扦样检验、毛重检斤、皮重检斤、定价结算、统一支付、收购发票税务验证、数据上报。四是实现“四个功能”,即能够实现全环节智能化管控、收购资金统一支付和非现金结算、钱粮挂钩、全过程可追溯,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自推广应用政策性粮收购“一卡通”系统以来,截至目前,中储粮已经完成了对全部上万家收储库点的系统建设任务,大大提高了中储粮为农服务的水平。

据悉,在农民售粮环节,智能出入库系统提供一站式服务,售粮农民进门领卡,全程“一卡通”,检验设备直联出入库系统,自动扦样、自动检化验、增量扣量自动计算,自动出具原始单据,信息全程公开,并自动留存影像资料,实现全流程管理、责任可追溯。在粮款结算环节,通过接入银企直联系统,售粮款直接支付到农民账户,杜绝“打白条”现象。这些既提高了为农民服务的效率,又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引领传统粮食行业向现代化转型

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意见》再次强调了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有效解决市场化形势下农民卖粮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重点,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夯实产业基础。

粮食产业属于传统行业,长期以来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中储粮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创新,如今拥有了国内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的粮食储运网络,智能化粮库也逐步成为中储粮“金字招牌”,引领着国内粮食行业向现代化转型。

由于中储粮智能化粮库的成功实践和应用示范,国家粮食局在2016年底发布了《粮食行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将在2020年建成国家和省级粮食管理平台,政策性粮食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实施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信息化升级改造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国各省的地方粮库正朝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科学化的“智慧粮库”迈进。

责任编辑:王业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