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行走的思政课:多校师生同上大思政课 研习写在大地上的乡村振兴蒋巷篇章

发布时间:2025-07-25 13:49:5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蒋巷村生动开讲。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了一场主题为“大思政课乡村振兴研学实践”的专题活动。本次活动由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苏州大学)负责人、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教授带队,汇聚了苏州大学、苏州城市学院、铜仁学院、北美高级中学等校的专家学者、大中小学师生及本硕博学生代表30余人,体现了“大中小、本硕博、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课实践特色。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解笑、副院长李宏刚教授,丁利强教授,邓会敏副教授,青年教师张昉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刘暖、江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李秀红,苏州大学和苏州城市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黄珍芝等,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赖全教授和王德召教授等,北美高级中学赵加军书记和外籍教师马丘老师等全程参加了活动。

活动伊始,师生们在蒋巷村党群服务中心观看了记录村庄几十年沧桑巨变的纪录片。影片中,常德盛老书记那句掷地有声的誓言——“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深深震撼了在场每一个人。大家直观感受到,正是在这种战天斗地、勇于担当的共产党人精神引领下,蒋巷村才从昔日的“泥墙草房、穷土恶水”之地,蝶变为享誉全国的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和生态建设示范村,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裕。

随后,师生们走进蒋巷村村史馆。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无声地诉说着村庄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与蓬勃发展的今朝盛景,让书本上的乡村振兴战略变得具体可感。

行程的高潮是实地参观村容村貌:整齐划一的村民别墅、家门口的村办企业、生机盎然的蒋巷生态园、设施完善的养老社区和医疗保健站、书香弥漫的村图书馆、整洁宽敞的现代化村道、一千两百亩水稻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现代化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生动诠释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书写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落实高水平生态保护、增进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蒋巷新篇章。

“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事业的伟力,坚定了我们投身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江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李秀红表示。“蒋巷村的故事,是一部写在田间地头的中国乡村发展‘教科书’级的实践案例。”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谈佳钰说。“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蒋巷村的故事,像一粒种子,深深种在了我的心里。”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姚彤彤表示。“这次参观,让我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周烨丹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蒋巷村为生动教材,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融入血脉。”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葛霁翔表示。“我将以常德盛书记为榜样,努力学习,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杨雪说。“让我真切感受到基层发展的艰辛与伟大,也激励我在未来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与实践,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罗筱表示。“我们要以蒋巷村奋斗者为榜样,在学习和实践中传承奋斗精神,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民族复兴添砖加瓦。”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王雨晴说。“蒋巷村共同富裕的核心密码在于强大的集体行动力与共享机制。”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黄珍芝表示。“蒋巷村的实践让我明白,我们不能只专注于个人的发展,更要关注社会的需求,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唐雅菲说。“乡村振兴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无数先锋党员用生命年轮刻写的时代答卷。我们将以‘自找苦吃’的姿态,把青春汗水浇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高梦宇表示。“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最打动我的,是常书记那句‘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就是我的初心’。我愿以这样的精神为火把,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用专业知识浇灌希望,以青春脚步丈量责任。”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徐思琪说。“蒋巷村的成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实践,更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典范。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肩负责任,将所见所感转化为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刘书含表示。“我将以蒋巷村为榜样,努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黄滟说。“蒋巷村的发展实践,是对乡村振兴战略最生动的诠释。它让我明白,思政课不仅在书本里,更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胡美琳表示。“唯有引导学生走出书斋,躬身于中国大地上最蓬勃的实践现场,才能真切感知理论如何落地为改变世界的磅礴伟力。”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冰艳说。“这是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魏文骅表示。“最让我记住的是爷爷说的‘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正是在这一信念的支撑下,常爷爷数十年如一日带领村民改天换地,不断让日子越来越富裕。”越溪实验小学王彦江说。

2008年方世南、田芝健教授等赴蒋巷村深入调研,把常德盛书记在农村党建创新实践中的有效做法和有益思考凝练成常德盛农村党建“乡情工作法”,被上级党建主管部门总结推广。2025年1月,田芝健又撰写了《新时代基层党建“乡情工作法”助推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农民日报》社《农村情况》第1370号刊发,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作出肯定性批示。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唐珂、高小军,农民日报社宋文鑫等赴蒋巷村进行专题调研指导,撰写了《践行“乡情工作法” 探索乡村善治“蒋巷路径”》调研报告,《农村工作通讯》2025年第6期刊发。农业农村部公布2025年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十项重点工作,其中明确提出:推广安徽桐城“六尺巷工作法”、江苏常熟蒋巷村“乡情工作法”等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推介各地传承创新农耕礼俗的有效经验,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倡导乡村新生活新风尚。

本次“行走的思政课”有效地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师生们通过“看、听、悟、行”,深刻体认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强大伟力,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初心使命与实干担当,极大地增强了服务人民、建设强国、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蒋巷村的故事,已然成为激励新时代青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将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鲜活教材。(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