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苏州市相城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案例》(以下简称:《案例》)在冯梦龙·喜宜酒店正式发布。《案例》一经发布,受到学校、研学机构、旅行社等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书由苏州市相城区教育发展中心、苏州市阳澄湖文化研究会及苏州市相城生态文旅集团联合编制,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中小学生提供一套全面的社会实践学习指南。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规划研究处李春姣,广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发展促进会会长古方,上海市儿童基金会副理事长、上海校外宝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勇,匹匹扣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爱玲,上海人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盼一行亲临苏州市相城区,实地考察了书中推介的多个研学项目,对课程案例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城因春秋时期吴国大臣伍子胥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欲筑城于斯”而得名,生态资源禀赋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水乡特色鲜明,是唯一连接长三角两大淡水湖太湖和阳澄湖的区域。拥有虎丘湿地公园、荷塘月色湿地公园、苏州(中国)花卉植物园、盛泽湖月季园等 10 个特色公园。盛产“水八仙”“湖八鲜”,阳澄湖大闸蟹名扬海内外,素有“中国清水大闸蟹之乡”美誉。在这里,孙武终老、范蠡泛舟、春申筑堰、沈周泼墨、梦龙著书,一个个名人雅士共同绘就了相城悠久的历史画卷;御窑金砖、元和缂丝、阳澄渔歌等“相城十绝”源远流长。如此丰富的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为相城区乃至苏州大市范围中小学生开展校外实践和研学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是国家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中小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素质的必修课程。
为了充分发挥相城区优越的生态人文资源禀赋,让中小学生在家门口认识自然、学习知识、融入社会、感悟生活、涵养品格,现将相城区生态文旅资源进行集中整理编写了《苏州市相城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案例》。《案例》根据相城区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将相城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分为自然学堂、非遗学堂、梦龙学堂、科技学堂、人文学堂、红色学堂等六个方面,每一学堂又分设两节常见的实践课程案例,设置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回顾与延伸篇章,将学校教育与景区特色紧密结合,寓教于乐。
自然学堂:探索生态奥秘,培养环保意识
自然学堂包含“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来阳澄湖大闸蟹文化馆,了解大闸蟹的前世今生”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半日游学”两节实践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自然学堂,认识自然,深入田间地头,在社会实践中深刻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践场所主要设在冯梦龙村、阳澄湖大闸蟹文化馆、荷塘月色湿地公园、消泾阳澄渔谷等自然环境优美的区域。旨在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创新奉献精神,养成热爱生活、独立自主的习惯,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让孩子们“融入自然寓教于乐”,理解自然生长的规律和天道循环的基本道理。
非遗学堂:传承文化瑰宝,弘扬民族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复制的艺术瑰宝,它以独特的方式承载着民族精神的烙印。相城区非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学生可以体验“天下第一砖,从水乡到殿堂——走进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感受点土成金的工匠精神”和“辨五谷、识节气;、学艺术、爱生活——探秘阳澄湖 1971 仓坊”两项课程中,并将亲手体验制作小金砖、缂丝、蟋蟀泥盆、蓝印花布等非遗手工艺品。沉浸式感受传统非遗的魅力,让传统非遗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精雕细琢、千锤百炼、心无旁骛的工匠精神,培养他们专心、细心、耐心的精神品质,增强非遗传承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
梦龙学堂:追寻历史足迹,激发爱国情怀
相城区黄埭镇冯梦龙村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冯梦龙的故里。冯梦龙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集大成者,他深入系统地阐发小说、戏曲、民歌等文体的大众性、娱乐性、教育性以'情”教人,化育众生,是晚明时期“大众文化”巨擘,是中华民族民间精神财富创造的典范人物和标志性人物。在中国冯梦龙村,学生将学习“德泽渊源,耕读梦龙——读一读‘冯梦龙’这本大书”和“情怡水乡,乐活梦龙——走进充满‘花香、果香、稻香、书香’”的冯梦龙村 两项课程。通过参观冯梦龙纪念馆、冯梦龙书院等人文场馆,聆听他的宦寿故事;通过在冯梦龙农耕文化园深度参与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享受劳动的快乐。理解冯梦龙以及他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和田园生活的情趣,理解“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培养不怕吃苦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科技学堂:探索科学奥秘,培养创新思维
科技学堂通过组织和引导中小学生深度接触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科技手段,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了解科技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实践应用,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
在“走进相城气象科普园,体验气象科学魅力”课程中, 学生将掌握常见的气象知识,体验基本的实践操作,感受气象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弘扬科学精神;在“跟随计算的脚步,探索科学的奥秘——走进 CCF 计算机科普教育基地” 课程中,学生将认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以及人类在计算领域的发展与突破,理解什么是云计算,通过互动模型,体验强大的计算工具的原理了解当今人工智能的发展,畅想信息技术的未来。
人文学堂:领略人文魅力,提升文化素养
人文学堂设在孙武-文徽明纪念馆等地,有“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走进孙武一文徵明纪念园,认识兵圣孙武,走进艺术世家”和“江南文采出评弹,聆听中国最美的声音——参观黄埭评弹博物馆”两项课程。学生将通过文化和知识的学习、艺术和技能的实践,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扩展学生的人文社会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初步构建人文知识体系,将知识内化为素质,提高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孕育和升华人文精神,增强其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红色学堂:铭记革命历史,弘扬革命精神
红色学堂将参观中共苏州县工委旧址、洋澄县政府纪念碑、江抗办事处旧址、交通联络站、阳澄湖江抗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包含“追忆阳澄烽火,汲取奋进力量——踏寻阳澄湖畔红色之路”和“活化红色资源,塑造英雄气概——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两节课程。通关参观阳澄湖江抗纪念馆、讲红色故事、寻找抗战时期碉堡,手绘“洋沟溇”战斗图等方式,帮助孩子铭记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除了《案例》中涉及的研学课程之外,相城生态文旅集团下属各景区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和生态禀赋,根据不同的研学对象和研学主题,开发出数十节研学课程。学校、研学机构可与社会实践点加强沟通联系,共同开发出特色鲜明、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实践课程案例。
此次考察团的到来,不仅是对《苏州市相城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案例》的充分肯定,更是对苏州市相城区研学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持。未来,苏州市相城区将继续深化社会实践课程改革,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期待更多的学校、研学机构和旅行社能够加入到社会实践教育的行列中来,共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苏州相城生态文旅集团 李心培)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