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退役军人志愿者的崇高精神,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退役不褪色,赓续奉献血脉”发展成就观察团于今年暑假期间,在苏州、无锡等地围绕“退役不褪色,赓续奉献血脉”的主题,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探索,展现了退役军人志愿者在退役后依然保持军人本色,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为社会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的光辉形象。
对话退役军人志愿者,探寻助人为乐深层动力
在活动初期,观察团组织了一系列集中学习活动。成员们深入学习了双塔街道觅渡社区的退役军人秦兴海先生,以及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中队的杰出代表宁德军先生等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感人事迹。
学习活动圆满结束后,团队成员普遍反映深受触动与启迪。观察团队负责人李亚楠同志在总结会上指出:“退役军人志愿者们虽已脱下戎装,却始终保持军人本色,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退役不褪色,持续贡献社会’的崇高理念。通过此次系统学习与深入研讨,我们深刻领悟到退役军人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传承与弘扬这一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次学习活动为后续与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进一步加深对退役军人志愿者的认识与理解,观察团随即组织了专项访谈活动,深入采访了包括“中国好人”秦兴海在内的多位退役军人志愿者代表。访谈过程中,苏大学子怀着崇高的敬意,认真聆听了他们的英雄事迹与崇高精神风貌,深切感受到了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志奉献精神的光辉典范。学生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访谈为契机,深入学习并传承退役军人志愿者的崇高精神与优秀品质,努力成为新时代有爱心、有担当的青年人,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秦兴海先生向同学们展示勋章。尤玉灵 供图
诚挚慰问退役军人,积极承继爱国精神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退役不褪色,赓续奉献血脉”发展成就观察团,携手苏州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总队、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中队志愿者宁德军先生,以及元和古巷相融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共同踏上了一段探访征途。此行旨在以实际行动向退役军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深入传承与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观察团成员们亲切慰问了退役军人吴祥元先生及抗美援朝英雄钱宏俊先生,他们倾听着老兵们的光辉历程与感人故事。通过与退役军人的面对面交流,成员们深切感受到军人职业的崇高与奉献精神的伟大,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的决心。
同学们倾听钱宏俊先生(右二)讲述抗美援朝时的故事。宁德军 供图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此次探访活动,不仅为退役军人送去了温暖与关怀,更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了一种尊重军人、关爱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此举激励更多社会各界人士关注退役军人的生活状况,积极参与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共同传承和发扬退役军人的爱国精神和崇高品质。
精心组织问卷调研,全面把握问题实质
经过细致的观察,研究团队发现,尽管退役军人志愿者在社会上默默奉献,但公众对他们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为了深入了解社会对退役军人志愿者的认知状况,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份详尽的调查问卷,并广泛地进行了发放。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访者对退役军人志愿者的了解并不充分,超过七成的受访者之前对这一群体的了解甚微。
基于这一发现,研究团队决定开展一系列的宣讲活动。宣讲活动的首站设在苏州大学,通过展示海报、分发资料和现场解说等多种形式,向师生们传递了这些感人的故事,许多学生因此深受感动,并表达了对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敬意。紧接着,团队走进社区广场,通过设置互动环节,鼓励居民分享自己身边的退役军人故事,从而加深了公众对这一群体的认识。同时,团队还充分利用了线上平台,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从而扩大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观察团进行线下宣讲后的合影。李亚楠 供图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退役不褪色,赓续奉献血脉”发展成就观察团的实践活动虽已落下帷幕,但他们所点燃的精神火炬将永远传递。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深受教育,更将推动更多人关注退役军人的贡献,激励广大青年以退役军人为榜样,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李蕊媛 李亚楠)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