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疗科技成果转化主题论坛暨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成果转化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百旺未来医学产业发展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成功召开。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原二级巡视员吴英、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原二级研究员、副主任张木、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书记、卫健委主任李劲涛、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广林、北京市海淀区百旺未来医学产业发展中心理事长黄贤、北京市海淀区百旺未来医学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田建勋、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琼智、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任延刚、中关村科学城乡村振兴创新中心主任刘馨蕊,以及常年奋斗在卫生健康事业的领导、专家,现场参加了活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原二级巡视员吴英在致辞中表示,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支持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都有加速趋势。将医疗机构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已成为鲜明导向。她指出,医学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漫长、环节复杂,通常需要系统性支持和专业性服务,需要具备丰富成果转化经验的专业机构或团队给予服务,并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流程管理。她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医疗成果转化工作,共同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道路。
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卫生健康委主任李劲涛在致辞中指出海淀区是科技创新的热土,期待北京市海淀区百旺未来医学产业发展中心(后称百旺医学中心)成立后能够更好地服务医疗卫生领域的成果转化和创新,并对中心工作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百旺医学中心主任、中源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建勋在致辞中向在百旺医学中心筹备中给予大力支持的北京市海淀区卫健委和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北京大学生物医学系,以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对百旺医学中心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任延刚对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成果转化专业委员会(后称“成果转化专委会”)以及百旺医学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充分肯定其成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医学成果转化一方面已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呼吁逐步转变为政产学研的创新合力,另一方面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存在链条漫长,需要专业化、系统化支持,医疗机构成果成熟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医学成果转化人才缺乏等问题。同时,任会长也对成果转化专委会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将成果转化专委会发展成该领域的一面旗帜,能够引领和推动我国医疗成果转化事业的发展。
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广林对百旺医学中心的成立揭牌表达了祝贺,并宣读中心成立批复文件。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张木(曾任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二级研究员、副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作《医疗领域成果转化发展趋势分享》报告。
成果转化专委会委员、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祥斌作《医院专利转化概况及高价值专利培育策略》报告。
主题演讲后,大会进行了揭牌仪式。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卫生健康委主任李劲涛、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广林、百旺医学中心理事长黄贤、百旺医学中心主任田建勋共同为中心揭牌。
百旺医学中心与成果转化专委会在会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推动医疗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百旺医学中心理事长、北京拓海晟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贤在致辞中对在中心筹备工作中给予支持和帮助的领导、专家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介绍了百旺医学中心的成立背景,并对中心未来的发展做出了规划。
北京市海淀区百旺未来医学产业发展中心成立后,将坚持党建引领,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北京市海淀区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和创新氛围。立足于海淀区这块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沃土,面向北京、辐射全国、眺望世界,秉承“创新、协同、务实、共赢”的宗旨,服务社会、服务科研,成为链接科研与产业、创新与服务的桥梁和平台。(赵林)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