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非遗集市上,陈师傅以镗镗的锣声和卖力的吆喝声,唤醒了游客们儿时的记忆,也奏响了吹糖人这一古老非遗技艺的传承乐章。
吹糖技术作为中国民间非遗的手工艺宝藏,历史悠久。最初用于宋代宫廷制作精致祭祀用品,后逐渐走入民间。此次苍南县邀请20位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技艺,陈师傅的摊位前观者如潮。他用“吹、捏、拉、搓”四步,将麦芽糖化作一个个灵动的生命,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惟妙惟肖的糖人儿、精妙绝伦的奇珍异兽,引得人们纷纷驻足观赏,赞叹声和孩童们的惊呼声此起彼伏。
陈师傅的吹糖生涯始于二十岁的登门拜艺,历经四十年艰辛磨砺。他从最初黏手的糖浆,到如今能勾勒出生动小动物,背后是对匠心与坚持的深刻领悟。“这几年吹糖手艺渐渐失传,苍南从原先两百多个吹糖人技艺师傅减少为只有四个人了。我挑的是糖担,更是传承的重担。”陈师傅感慨道。
摊位上那面古铜色的锣,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曾经,锣声一响,街头巷尾的小孩子们就会跑来,如今却一度无人问津。好在政府大力支持,让陈师傅在民俗活动和社戏现场得以继续传扬这门技艺。
在信息时代,为让古老手艺不被遗忘,陈师傅与时俱进,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如今,一个个精巧的“小猪佩奇”糖人供不应求。
陈师傅的精湛技艺吸引了众多学徒,其中一对来自江苏的夫妻令人印象深刻。他们通过网络了解到陈师傅后,诚恳拜师。陈师傅不收学费,只希望他们能将这门手艺好好传承下去。
在技艺传承者们的不懈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推广保护下,吹糖技术等珍贵传统工艺在各类活动现场和表演舞台上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和喜爱。相信通过传承者们的薪火相继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些技艺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培育新一代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为中华非物质文化发展贡献蓬勃力量。(梦跃 陈梦烨)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