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走入数字社会,调研信息安全

发布时间:2024-08-22 17:12:5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APP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APP在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引发了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风险。为了深入探讨APP隐私政策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及监管措施,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个人信息保护及监管”研究团队成员利用暑期时间,走进江苏省射阳县人民法院,对袁助理进行了专题访谈。

访谈中,团队成员和袁助理首先就个人使用APP时的隐私政策阅读习惯作为切入点。袁助理表示,尽管自己有时会点开隐私政策浏览,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特意阅读全文。他指出,尽管隐私政策是用户了解APP如何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窗口,但大多数用户由于时间紧迫、内容复杂等原因,往往选择“一键同意”,从而放弃了对自己个人信息的控制权。这种“形式上的同意”实际上剥夺了用户的知情权,为后续的隐私侵犯埋下了隐患,导致了许多用户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实际被收集、使用的情况知之甚少。

谈及应用商店对APP上架前的审核机制,袁助理表示,虽然这种前置审核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恶意软件和不良内容的出现,但其效果仍受限于资源和法律等多重因素。随着APP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审核团队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难以保证每一款APP都能得到全面细致地审查。此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审核标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导致一些新型隐私侵犯手段得以逃脱监管。

袁助理进一步指出,商业利益的驱动是APP过度收集、滥用用户个人信息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个人信息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宝贵资源。为了获取更多的用户画像和行为数据,一些APP不惜违反法律法规,通过强制授权、频繁弹窗等方式诱导用户同意其不合理的隐私政策。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而当用户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或滥用时,往往面临维权难的困境。袁助理表示,由于用户与APP开发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用户很难全面了解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收集、使用及共享的具体情况。同时,现有的维权渠道也不够畅通,用户往往需要通过复杂的投诉流程才能寻求到帮助,这种高昂的维权成本使得许多用户选择放弃维权,从而助长了APP开发者的不法行为。

针对上述问题,袁助理认为,要有效解决APP隐私政策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用户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个人信息保护环境。

本次访谈不仅让研究团队成员对于APP隐私政策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与监管问题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更为成员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实践机会。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个人信息保护将更加完善和有效。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人能够投身到这一领域中,来为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信息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朱文倩)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