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

“三网”融合,全力筑牢“扫黄打非”基层防线

发布时间:2024-04-07 09:38:5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扫黄打非”是文化市场管理的一个专业术语,是一项执法活动,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为不断夯实“扫黄打非”工作基础,积极营造健康向上、规范有序的社会文化环境,苏州相城经开区蠡塘社区通过资源整合,精准发力、协同联动,使“扫黄打非”工作深深扎根基层,不断巩固基层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阵地。

相城经开区蠡塘社区辖区内共有5个小区1个公寓。其中,18岁以下常住人口近2000人,由于新苏州人较多,家长平时都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伴孩子。未成年人的心智尚不成熟,自控力较差,如何引导广大青少年远离“黄”“非”侵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加强组织领导 构建“责任网”

蠡塘社区始终把“扫黄打非”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宣传委员为副组长、其他两委成员为组员的“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为“扫黄打非”工作联络员,负责“扫黄打非”有关政策信息的上传下达。每季度邀请物业、海棠先锋员、支部党员等开展一次联席会议,掌握辖区内新情况、了解新动态,商讨和部署“扫黄打非”有关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研判和处置。通过沟通协调,逐步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确保“扫黄打非”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全力营造文明和谐、健康稳定的文化市场秩序。

加强网格巡查 织密“防护网”

为推进深化“扫黄打非”到最前端,巡查整治到最末梢,结合小区网格员、海棠先锋员、志愿者等队伍,协助社区做好辖区日常巡查工作,针对小区周边小卖部、文具店是否售卖非法出版刊物、暴力玩具等进行日常排查,逐步实现“扫黄打非”工作网格全覆盖;联合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严格落实查、堵、截、控要求,坚决将各类涉黄涉非物品堵截在寄递渠道之外,切实切断涉黄涉非出版传播活动通过寄递渠道传播扩散;督促打印店、复印店经营者对打印、复印内容严格把关,避免为不法分子打印、复印含有《印刷业管理条例》禁止内容的宣传品,加强“扫黄打非”意识、安全意识,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规范经营,共同保护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注重正面引导 牢筑“宣传网”

“扫黄打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还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此,提高“扫黄打非”工作在群众中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至关重要。蠡塘社区坚持线上与线下齐抓、传统手段与新兴媒介结合,发挥“大喇叭”宣传作用,结合开学季通过发放宣传单,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向居民群众详细讲解“扫黄打非”的重要意义;结合重大节日、节点,如4.23世界读书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提高阅读的普及率,扫除文化“雾霾”,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版权的意识;结合暑托班,通过讲解什么是“绿书签”,为什么要开展“护苗行动”,引导青少年自觉养成绿色阅读、文明上网的习惯,筑牢自我保护防线;结合普法讲座,从法律条例、真实案例、法律责任等三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扫黄打非”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等等,在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的同时,有效维护社会文化安全,让更多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下一步,蠡塘社区也将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资源,上下协调,齐抓共管,求真务实,同时,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断探索新方法、新内容,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扫黄打非”的积极性,争做“绿书签行动”的志愿者,远离“黄”“非”侵扰,真正发挥“扫黄打非”前沿阵地堡垒作用。(相经开)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