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大背景下,苏州在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把高能级创新平台搭建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扩大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产业,其传统模式已难以满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求,建筑数字化迎来时代发展契机,成为驱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在这一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日前的媒体走访中看到,室内照明一键模式切换、空调设备自动优化运行、建筑用能关键指标总览……这些便捷功能也在城亿绿建工法楼项目的智慧建筑管理平台上被一一实现。这是研究所深度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慧建筑的一种表现。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数字低碳研发中心主任马杰介绍:“该项目借助数字运维平台,赋予建筑生命力,使建筑与人可对话、可感知,实现‘设备实时监测—故障预测—决策响应’的智慧化运维管理,同时,通过实时碳排放精准监控、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预测以及减排收益分析,实现了项目全过程碳排放管理,成为数字技术赋能低碳建筑的示范样板。”
作为苏州市第一家由龙头企业来牵头,扎根大基建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一家新型研发机构。研究所主要面向建筑与基础设施的低碳和安全领域,聚焦行业的共性关键问题,融合数字化的技术开展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实现建筑产业数字化的关键是坚持“融合创新”。建筑产业数字化发展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推动建筑产业数字化需以建筑业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建筑类、机械类、信息技术类等专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数字化”要素的融入改变了建筑产业链,在原有设计、施工、运维环节基础上催生诸多新业态,更多的软件平台类、集成电路硬件研发类、智能产线类企业涌入建筑领域。数字化将建筑产业各环节有机串联,打破信息壁垒,有效促进其融合发展。所长李国建表示,“研究所成立以来,已经建立了一套市场驱动的研发机制,揭榜挂帅的用人机制,拨投结合的孵化机制,和共赢共享的激励机制。通过这些体制机制的创新,打通了我们这些创新产业最后一公里落地的问题,建立了一套‘政、产、研、用’创新孵化的体系的建立和人才导引的机制来助力我们整个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王可)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