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冬,中交一航局一公司船舶分公司机务技术办公室里依旧火热,大家正在紧锣密鼓地整理世界最大140米级打桩船“一航津桩”施工后发来的最新数据,而显著下降的软管磨损度,充分证明了在桩架上安装“花篮”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一航津桩”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液压锤,不同于柴油锤,液压锤的动力,来源于船舶甲板前端独立的动力站,通过6根液压油管与桩锤连接,如同“血管”为“重拳”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
施工时,桩锤需根据施工要求移动位置,因而与液压锤连接的管道常为软管,但动力站传导动力,有其固定的频率每次动力输出都会使软管产生如脉搏一样的跳动,“一航津桩”的打桩锤能量更大,桩架更是达到史无前例的140余米,更长的软管和更强的冲击力使得软管磨损显著增加。
“要避免弯曲处过度磨损,应限定软管的跳动范围,但也要为其留出活动空间。”技术研讨会上,船舶监造组很快达成了共识,一种限位装置也逐渐成型。这种装置如同一个花篮,呈现上大下小的喇叭形,如果将其安装在桩架上,让软管从中穿过,管道转弯时更加平顺,不影响软管的活动的同时也削减了管路跳动产生的撞击磨损。
确定形状后,就要找到安装位置,液压锤最高要挂到100多米的位置最低点却接近于海平面,幅度落差巨大,软管通过“花篮”还需要满足桩架俯仰的不同姿态。对此,监造组进行了轻量化设计,采用钢管制作“花篮”,进行了受力分析后在桩架60米处的平台左右两端各装一个可以根据施工需求进行调整契合更多的施工场景。
“花篮”成为了桩架的一部分,抬头望去,高耸的桩架上,“花篮”并不起眼。但大家知道,正是这样一个巧妙的装置,牢牢稳住了“脉搏”,延长了“血管”的寿命。每年能够节约近10万元的更换成本,保障了海中神器的“一锤定音”。(李倩倩)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