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同学培养下基层、赴实地、勇担当的精神品质,近日,“夯实新农村民主法治基础,共绘法治现代化基层蓝图”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常熟调研团赴常熟市蒋巷村、铜官山村进行调研并开展了交流座谈会。
人间天堂 村中蒋巷
调研团一行来到常熟市蒋巷村开展调研活动。初入蒋巷村,鳞次栉比的小洋楼掩映在成荫的树木与潺潺的溪流之间,农田错落有致、农舍整齐划一、农民舒适悠闲。坐着观光车、迎着夏日的微风,调研团师生们认真地聆听着志愿讲解员述说着蒋巷村的历史:几十年前,蒋巷村还是一片屋舍破败、民生凋敝的落后农村,村民饱受血吸虫病的困扰,艰难生活、坎坷度日,大家很难相信眼前的这幅江南富饶乡的优美画卷与曾经的破落农村有任何联系。
座谈会上,蒋巷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播放了蒋巷村发展历程纪录片与采访常德盛的节目片段。纪录片展示了蒋巷村从破落衰败的小土村发展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村、十佳小康建设红旗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的农村发展“领头羊”的历程。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全国道德模范”,党的十六大、十八大代表,支塘镇蒋巷村第一书记常德盛为团队师生开展实境教学。常德盛向调研团介绍了他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围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村规民约作用发挥”“农村干部法治意识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调研团成员针对相关问题与常德盛书记展开讨论。
生活无忧 争创“五优”
调研团又来到常熟市海虞镇司法所与当地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交流会。常熟市司法局副局长吴文龙、常熟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科科长王訸、海虞镇司法所所长程栋以及调研团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吴文龙就同学提出的“如何开展好基层工作”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耐心地回答。接着,司法所工作人员向调研团解读了海虞镇的“无忧小镇”文化内涵,受访者解释,“无忧”是海虞镇“五优”建设目标的谐音,即“产业优”“文化优”“经济优”等五个优。面对同学们关于“平安建设”标准的落实,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在法治宣传方面,基层工作者们倾向于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宣传知法、守法、懂法、护法、用法的理念,从而在思想上促进人民梳理“有法才能平安”的概念;在调解过程中,基层工作者们通常让人民进行自我调解、自我服务,将矛盾在初期就解决,同时发挥网格员网格长的作用。同时村委会、居委会还会评选“法律明白人”,在基层群众内部起到宣传法治平安、调解矛盾、发现统计问题的作用。
随后,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调研团前往常熟市海虞镇铜官山村进行参观调研。铜官山村曾先后获评“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
师生代表们从山脚下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步道”拾级而上,一排排红色宣传栏映入眼帘、一行行法治标语深入人心。据介绍,这是铜官山村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特色建设项目,村民们可以在休闲散步的同时阅读宣传内容、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治觉悟。铜官山村以“一盘棋”思想统筹打造生态特色教学基地,开设生态文明现场教学实景课堂,结合生态修复、绿色生活创建等主题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凸显生态底色,从贫穷落后的小村一跃成为如今全国先进的示范乡村,实现了“农业兴旺、旅游富家”的建设目标。
蒋巷村、铜官山村能从过去落后的农村,发展到如今的生态宜居、美丽富饶的全国前列乡村,靠的不仅是村民们肯干、敢干、能干的精神与行动,更离不开党和国家数十年来对农业农村建设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指引。法治兴则国兴,我辈青年应勇立时代潮头,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勇担法治建设的重任!(左妍)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