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

贵州刺梨满山野!广州日报小记者团探寻刺柠吉的神奇故事

发布时间:2023-08-21 18:09:53 推广 来源:广州日报

“原来刺梨长这个样子!”

”刺柠吉好好喝啊!“

八月风光无限好,十里刺梨满山坡。8月16日,小记者们来到美丽的贵州,探访东西部协作和刺柠吉背后的故事。

阳光普照,笑声遍野,时下正是贵州刺梨成熟收获的阶段。一颗颗金灿灿的果实缀满枝头,好似万绿丛中的金色宝石。

刺梨

8月13日,广州日报小记者研学团的24名小记者在导师陪同下,来到贵州开展为期5天的研学旅程。8月16日收官之旅当天,研学团一行奔赴惠水县、龙里县,来到了王老吉刺柠吉惠水生产基地、刺梨规范化种植合作基地进行参观和体验。小记者们热情高涨,旅程途中精彩不断。

广州日报小记者研学团探访“刺梨的故事”

此次“山海情深·东西协作·共谱新篇”主题研学活动的举办,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毕节日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东西部对口协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旨在增进粤黔两地情谊,拓展少年视野,加深他们对开展东西部协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认识和理解。王老吉深度参与到本次研学活动中,为研学旅程提供了有力支持。

小记者们来到“刺柠吉”出生地

16日上午,金风送爽,晨光明媚,研学团小记者们抵达王老吉刺柠吉惠水生产基地进行参观,一同探寻山间野果变致富“金果”的神奇故事。每个小记者手中都拿着王老吉凉茶、刺柠吉天然高维C饮料,一边聆听讲解一边品尝饮品,实地体验感极佳。

在刺柠吉展厅,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副总监钟可芬向小记者们介绍,刺梨是生产刺柠吉的天然原料,维生素C含量约是柠檬的100倍,是名副其实的“维C之王”!刺梨还有免疫调节、解酒护肝、护眼、美容养颜等功效,营养价值很高。小记者们听完后,对刺梨的好奇程度又增添了几分!

小记者们了解刺梨背后的故事

钟可芬为小记者们讲解刺柠吉饮料的生产流程,介绍刺柠吉如何推动贵州刺梨产业发展。林同学听完对刺柠吉赞不绝口,开心说道:“刺柠吉不仅仅酸酸甜甜很好喝,还帮助了很多果农致富!”

小记者们详细了解刺柠吉生产工艺

响应东西部协作的号召,王老吉于2019年在黔南州惠水县搭建王老吉刺柠吉惠水生产基地,基地占地300亩,每日可产刺柠吉达60万罐,为当地提供了180个就业岗位,让收益惠及当地民众。

“制作刺柠吉的刺梨,究竟长什么样子?”小记者们好奇不已。带着疑问,研学团一行来到位于龙里县十里刺梨沟风景区的王老吉刺柠吉与贵州恒力源集团共同建立的刺梨规范化种植合作基地,戴上特制手套,走进田间亲自体验采摘刺梨。

“采摘时挑果径大的、金黄色的刺梨,像这样用手握着轻轻一扭就下来了。”在恒力源集团办公室主任林能明以及茶香村村干部熊先生的指导下,小记者们初次体验摘刺梨,弯腰低头,说说笑笑,气氛活跃。

小记者学习刺梨的采摘技巧

茶香村村干部熊先生表示,茶香村刺梨种植历史悠久,多年来形成了刺梨种植连片长达10余里的“十里刺梨沟”,而且规模还在不断增大,每年都有丰厚的收成。

茶香村村干部熊先生介绍刺梨种植情况

“刺梨果浑身都是刺,但没想到这么酸的刺梨能够变成这么好喝的饮料。”研学团的朱同学开心地说道。还有同学表示,刺梨采摘非常讲究技巧,稍不注意就会扎到双手,他深深懂得了农民伯伯的不容易。

小记者们亲自体验刺梨采摘

贵州恒力源集团作为王老吉的合作伙伴,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两者优势互补,为贵州刺梨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能。”目前刺梨生产端已经相对成熟,销售端发展相对薄弱。近年来,随着王老吉的加入,对我们刺梨品牌的打造作用非常显著,龙里刺梨已被打造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林能明介绍说,通过刺梨产业的发展,带动种植户年收入从几千元上升至三四万元。

自2018年以来,王老吉从资源、资金、产品、品牌、政策和运营六大着力点入手,打造出乡村振兴龙头品牌刺柠吉。贵州刺梨产业在刺柠吉的龙头带动下高速发展,2022年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50亿元;贵州刺梨现有规上企业30家,较2018年增长275%;23万农户从中受益,户均年增收8000元。

此次研学活动意义颇丰,不仅充分体现了青少年强烈的社会实践热情,展示了新一代青少年的朝气与活力,也有力地培养了他们开阔的眼界和自主探索能力。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认可,认为孩子们在主题研学中得到了许收获和成长。(莫伟浓 陈曦)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