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云南省云县着眼于“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科技人才”,聚焦重点产业领域需求,下好自立“先手棋”、打好自强“主动仗”,不断强化服务力度,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创新环境更加优化,让人才真正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
筑巢引凤,打造人才聚集洼地。深入推进“产业链”与“人才链”融合发展,探索“智慧飞地”,先后建成云南省曾新安专家工作站、李永霞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陈又清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杨亮宇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云南省马显杰专家工作站等5个省人社厅、省科技厅评审同意建设的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和70个专家(人才)基层工作站、25个医学专科联盟、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深化与中国人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等战略合作,与云南农业大学共建云县肉牛养殖技术人才培育项目,带动全县培育肉牛养殖户2.65万户、企业(合作社)165个、大型龙头企业1个。华南理工大学在云县设立乡村振兴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牵头推进云县“1+5”全域旅游规划、“三馆”规划、幸福云州美食长廊规划、幸温泉旅游开发建设项目规划、爱华镇小忙兔村生态景观设计规划、大寨镇生态农业扶贫示范园区规划等工作。通过顾问指导、项目合作、技术支撑、线上指导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科技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固巢育凤,打造人才振兴福地。坚持引进和培养“双轮驱动”,以人才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宽领域、立体式的育才新模式。支持科技人才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和人才计划,积极申报“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临沧市首届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百名大师”和“沧江”系列人才评选,其中1人入选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计划,1人获得“沧江名匠”称号,18人获得临沧市首届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百名大师”称号。2名国有企业干部到县政府工作部门挂职,有力推进全县光伏项目建设工作,依托专家工作站,推广教授团队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团队的应用关键技术,着力构建支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专业化科技人才队伍。
强巢用凤,打造人才作用金地。以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为主线,推行“人才+产业”,助推产业创新发展。选派国家“三区”科技人才20名,省级科技特派员43名,专技人才117人,组建教育、卫生人才服务团20支152人下乡入园进企,结成利益共同体,广泛开展技术培训、项目合作、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活动,精准服务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建立示范基地6个,引进新品种6个,推广新技术9项,着力解决基层技术需求和人才培养困难,实现科技人才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华南理工大学在云县信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华南理工大学 云县信合农业特色生物产业研究中心”,由云县信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聘请华工教授针对我县特色产业进行技术研发,重点开发滇龙胆祛痘系列日化产品、滇黄精功能性饮料等相关产品。“农光互补中药材生态适宜性品种筛选及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稳步推进,为云县“党建+光伏+中药材产业”的板下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了宝贵经验和路径。
踏上新征程,云南省云县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牵住培育拔尖创新型人才这个“牛鼻子”,牢牢抓住“人”这一关键要素,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抓好科技创新,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持续优化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环境,把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云南省云县委组织部 杨晗)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