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4月20日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周年、云南大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期之际,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共同主办“造物”手工艺实践实训基地成果展活动,共探工会赋能旅游、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云南案例,为推动“艺术点亮乡村振兴”提供云大昌新方案。
6月25日,由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主办,华宁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双一流’建设项目:‘造物’手工艺实践实训基地成果展”在玉溪市华宁县举办。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文物局局长陈泰敏,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文化政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奥林匹克艺术大会中国区执行主席、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院长周昌新、党委书记朱勇、党委副书记刘晓倩,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副会长陈聪海,澄江化石委党组书记金宏森,云南省教育卫生科研工会副主席张晓露,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院长黄胜,玉溪市华宁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李军、副县长何文珠、文旅局局长李婷、文旅局副局长鲁李宝,云南大学工会主席段雁、副主席叶丽华,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党政部负责人张文娟,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瓷画学科带头人范敏祺,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版画学科带头人李全民,云南省花灯剧院国家二级演奏师孙毓茗等出席活动。来自上海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景德镇陶瓷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景德镇学院、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玉溪学院8个院校的专家;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云南省花灯剧院、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云南省民间工艺传承协会、中国非遗协会陶瓷分会、三峡云能发电(禄劝)有限公司、澄江化石委、昆明赛莱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云南省特色小镇省级专家组等15个单位的专家;云南省教育卫生科研工会、昆明理工大学工会、云南师范大学工会、云南农业大学工会、西南林业大学工会、云南财经大学工会、昆明学院工会、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工会、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工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工会、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会、玉溪市总工会、华宁县总工会等工会的主席、副主席参加活动。
揭牌仪式部分嘉宾合照 崔跃伟 摄
揭牌仪式部分嘉宾合照 崔跃伟 摄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的“双一流”建设,根植于云南、面向两亚,按照“高起点、国际化、新机制”的思路,以“艺术+”的方式助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玉溪市文旅局副局长、文物局局长陈泰敏致辞 何力 摄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文物局局长陈泰敏在揭牌仪式致辞中提到,云南大学“双一流”项目玉溪手工艺实践实训基地和中国传统手工艺传承培训中心成功落地华宁,为华宁陶手工艺传承实践注入了新活力。实践实训基地和培训中心的挂牌成立,必将为华宁陶的发展注入新力量,带来新动能。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文化政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奥林匹克艺术大会中国区执行主席、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院长周昌新致辞 何力 摄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文化政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奥林匹克艺术大会中国区执行主席、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院长周昌新致辞中提到,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的“双一流”建设,根植于云南、面向两亚,按照“高起点、国际化、新机制”的思路,以“艺术+”的方式助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项目紧紧围绕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任务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结合玉溪陶瓷产业优势,聚焦艺术与产业的融合,加强手工艺学术交流,推动玉溪市华宁陶手工艺的创新发展。
嘉宾参观基地 何力 摄
艺术展览现场 何力 摄
此次展览活动共展出学院瓷画、版画、国画、油画和书法专业优秀师生作品四十余件,展览规模虽不大,但作品质量高,现场嘉宾观众反响热烈。
周昌新院长现场瓷画创造 何力 摄
手工艺瓷画体验 何力 摄
手工艺体验活动共分为三个区域:瓷画体验区、版画体验区和传统拉坯体验区,现场艺术氛围浓郁,嘉宾体验兴致饱满。
嘉宾参观华宁碗窑村慈云寺 何力 摄
本次成果展活动,以手工艺学术论坛+艺术展览+手工艺体验的形式为主,通过具体的艺术创作与教学实践为服务云南民族艺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展现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成果的同时,还体现了学院办学平台的优势,专业设置的优势,动态人才管理体制的创新优势。
本次活动结合玉溪华宁陶产业特色,依托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创新发展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玉溪华宁旅游文化品牌。并探索校内教研成果与社会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可行性途径。学院始终致力于助力西南地区民族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立足区域文化发展视角,实践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与玉溪陶瓷手工艺资源优势融合,将昌新国际艺术学院成熟的高温颜色釉教研经验与玉溪陶瓷手工艺相结合。围绕创新发展的学科建设,强化专业基础建设,挖掘手工艺术资源,创新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云南大学艺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云南大学美育的特色品牌。承担起学院在社会服务与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努力为艺术点亮乡村振兴之路贡献学院力量。(赵凌云 何洁)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