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

“吴井”深藏老苏州的味道

发布时间:2023-05-11 10:24:0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除了枕河之外,在姑苏,也会有一些人家还枕着“酒”。“烧酒名高未拟忘,新酎万斛满村香。多情只有横泾水,日引闲人入醉乡。”这是近代南社成员范广宪笔下的“横泾烧酒”。横泾一带,自古以酿酒闻名。或浓或淡的水汽氤氲着或淡或浓的酒香,在翠绿色的风中轻漾着,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苏州吴井酒,被誉为地道的“苏州老味道”,而横泾烧酒,就是吴井酒的前身。苏州的酿酒业,在春秋时期已初具规模,主要酿酒地就在今天的吴中区。横泾酒业,繁于唐,兴于宋,元代名闻大江南北,明清时则风靡江浙沪。横泾烧酒,在乾隆年间曾作为贡品进京,誉满京城。乾隆《吴县志》中记载:“新郭、横塘、李墅诸村,比户造酿糟烧为业,横金、下保、水东人并为酿工,远近皆用之。”因为酿酒人多自横泾而来,故有横泾烧酒之说。

民国时期,横泾烧酒曾售价每瓶7.5元,在当时属于“名贵酒”。1910年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横泾烧酒被推荐为全国烧酒第一名,在一份当年由上海中国图书公司印行的《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中,就有着“酒以苏州府属之横泾镇为第一”的文字。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赛会上,横泾烧酒获得金牌奖章。1929年,苏州张同丰米酒行(同丰复)代表横泾烧酒参展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在酒类中获得唯一特等奖。1934年,在江苏省物品博览会上,苏州吴县“烧酒”以特产物品参展。1963年,在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横泾烧酒获得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

光阴荏苒,有过“万家立灶,千村飘香”的繁荣,也有过较长时间落寞的横泾酿酒业,历经时间的发展与沉淀,酿制技术不断升华。2009年,因着酿制工艺的独特和白酒口感的神秘,横泾烧酒制作技艺,被列入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也许只有太湖水所酿的,才是正宗的横泾烧。一方水土养一方名酒,好水出好酒。清柳商贤《横金志》载:“烧酒出在横金(泾)者为贵,宜水性也。”横泾一带地处太湖之滨,碧波浩渺的太湖水,孕育了吴地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滋润着吴地生生不息的炊烟。酿造横泾烧所用的米,正是太湖水养育的湖稻米。所酿之酒,无色透明,清香四溢,滋味纯正,饮后不头疼,不口干,别有风味。横泾烧酒是吴中区的著名特产,驰誉四方,在苏州悠长的酒文化史上,熠熠生辉。

当下公认的横泾烧酒制作技艺传承人,是从袁阿四老师傅开始,到他的亲传徒弟徐家荣师傅。到了2019年,徐家荣师傅收郭晓波先生为徒,并将制作技艺倾囊相授。第三代传承人郭晓波孜孜不倦地深挖横泾烧酒文化和酿制工艺,将横泾烧酒代表之一的吴井酒,逐步推向市场。

中国白酒香型多样,吴井酒属于米香型。为了传承这一正宗的“苏州老味道”,如今吴井酒的酿制,用的是最纯净的太湖深层湖水,以及太湖的优质稻米。遵循的依然是传统古法,纯手工。用木材煮酒,蒸饭,用土灶头木甑蒸馏。吴井酒在酿制中采用自然固态发酵,需要通过开窖、拌料、晾晒、入蒸锅等多道工序,一般需要65天左右。

在吴侬软语中,走进姑苏古色古香的“记忆”,打开一坛玲珑精致的吴井酒,酒香顿时沁人心脾。在吴井酒香的原汁原味中,可以品味太湖之水的绵软与缠绵,也可以感悟吴地浩瀚的人文与风俗。邀上三两好友,共饮,或者独斟独酌,都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安静下来时,仿佛可以从吴井酒中,闻到飘溢在风中的缕缕稻香,听见在说着丰年的阵阵蛙鸣。

井,水井,甘冽的吴井酒,或许就是从安在吴地时光里的一口古井中,一勺一勺舀上来的;井,市井,醇厚的吴井酒,蕴涵着水灵灵的花草和烟霞,微醺着,入了大街小巷和市井人家。日暮烟波起时,在太湖光与影的深处,这吴井的“井”中,深藏着老苏州的乡愁。这乡愁,酽酽的,却又如同太湖水一般,又平和又暖心。这清澈的乡愁,就是吴井酒香,它萦绕着姑苏以及姑苏之外的烟火与人家。(陈于晓)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