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

千树园:一瓶水 缀亮一座城

发布时间:2023-04-12 10:21:2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水是生命之源,是维系生命的基本要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做人,当学习水的品格。不骄不躁,柔软且有力,不仅包罗万象且滋养万物而无争。在今天这样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里,水的本质却如此无欲自然,遇方则方,临圆化圆 且容且纳 能进能退。

千树园,饮用天然矿泉水,取自中国的未来之城雄安。首届河北省旅游发展大会唯一指定水源地;位于雄安新区东北部。西邻白沟,东临霸州,北邻高碑店。毗邻大广高速、津保公路、津保铁路、京雄城际,距北京100公里,天津100公里,保定70公里。区位优势显著。2017—2018年雄安马拉松指定水源地;2019年国际射联世界杯饮用水水源地。在国内属罕见的优质引用天然矿泉水,她透彻地将柘城这座悠久且充满活力的城市成功缀亮。

千树园,顾名思义是千树之园、生态之园、自然之园、和谐之园。这里植被茂密,郁郁葱葱,有湖、有水、有树、有路,这里有宽阔的广场、绵绵的地形、奇趣的怪石、丰富的文化,这里四季常绿、四季有花,俨然是一个原生态的绿色氧吧。柘城县,隶属河南省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南部,六千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并葬于柘城,朱姓起源于此。秦朝时筑城设县,因邑有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自古又盛产柘丝而得名“柘县”,1914年6月,柘城属河南省开封道。1949年解放后,柘城属河南省商丘专区。

远古天赐 旷世奇泉

因为一瓶水,爱上一座城!

山有百藏而无言,水润万物而无声。万物依水而生瑰丽多彩,它,干净透彻,无欲则刚。有这样一瓶水,水龄27000年,存在于约400多万年前的砂岩构造中,偏硅酸、锶等多项矿物质达到国家标准。1987年,12月13日,原地质矿产部颁发的《饮用天然矿泉水鉴定证书》在雄县审查通过。水质评价报告结论中介绍,该水源特点物质丰富,天然苏打成分高,口感甘甜清爽。此外水中还含有其他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因此该水具有饮用和保健价值。在矿泉水中是一种优质的饮用天然矿泉水。

“健康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构建中国特色大健康体系少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我们在各个领域深挖健康因素,守正创新,全力为构建大健康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蓄积合力。水是维持生命和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我们的饮用水水质和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问题。人体在保持营养平衡的基础上,也要保持酸碱平衡。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的衰老与体内酸性垃圾太多,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有关,酸性垃圾堆积越多,人体发病率就越高,为达到人体内循环酸碱平衡,适当饮用弱碱性矿泉水是最佳方案。而我们‘千树园’这瓶水就可以做到,看似神奇其实不然,因为这瓶水的本质就是这样优秀。”千树园品牌创始人说。

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关注水资源等同于关注人类共同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饮用水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公共生活水平高低标准的指标,同时涉及到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饮水安全问题。

近水楼台 千树园间

一缕光洒向人间是春天

柘城千树园,以人为本融植物景观、自然水系与景观建筑为一体,寓文化展示于休闲娱乐之中,是集生态旅游、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树文化博览园、生态园。踏进园中,被浓浓的“优雅不失深邃、时尚讲述根源”的中原文化瞬间包围。《归德府志》载:“歇鹤台,在柘城,相传老子歇鹤于此。”这里是柘城七台八景之一。“城北新秋水色空,青蒲丛畔数茎红。净香生处游人旷,鱼戏东南叶叶风。”这是清代诗人王培笔下的柘城容湖景致,这不仅是柘城县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彰显中原文化魅力的地标性建筑。

“用千树园品牌作为水的代言,其实是有特别考量的。首先作为一名柘城人,对老家是有着根深蒂固的深厚情义。全国以千树园命名的公园有浙江,深圳等多个城市。千树园本自具足兼容并蓄的文化涵养,也是祖国的青山绿水,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正是这份涵养浸润着城市的每个角落。她的闪光点更是令人沉醉,不仅绿色、健康、包容,更体现着人文、本源和传承。如果人人都能坚守我们的传统文化根源,发扬传统文化脉络精髓,为全民健康发展正本清源,社会就会迎来真正的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唯此,全民大健康体系也会真正得以完善。让每个人都能喝到健康的水,呼吸到绿色而清新的空气,感受到中华悠久而文明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的共愿。”千树园品牌创始人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正在快速成长为高质量、高品位、高颜值的“抢手订单”,受到市场认可和消费者青睐。加快品牌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是促进强大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路径。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既离不开供给侧技术与产业的创新,也离不开需求侧的消费升级,品牌作为连接两端的“支点”,发挥了杠杆撬动作用。品牌对产业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一流企业创建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基本形成层次分明、优势互补、影响力以及创新力显著增强的品牌体系。

品牌建设促进机制和支撑体系更加健全,培育一批品牌管理科学规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一流品牌企业,形成一批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品牌、区域品牌。鼓励各地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支持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商会、企业等共建区域品牌,在商标标识、质量标准等方面加强协调,宣传推介区域品牌形象。构建区域品牌质量标准、认证和追溯体系,推动产业集群质量品牌提升。充分发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制度作用,加强区域品牌运用、价值评估和知识产权融资,强化区域品牌使用管理和保护。加强地理标志的品牌培育和展示推广,善于用讲故事、举案例、摆事实的方式同频共振、凝聚共识。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有机融合,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

千树园团队勇于面对挑战,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在大健康发展道路上下苦功夫,善于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广征博引、纵横捭阖。并积极践行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做新时代有责任心的企业家,千树园为当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王子华)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