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

云县后箐乡:“党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发布时间:2023-03-28 13:36:3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2023年,云县后箐乡深入学习贯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深化党建和文明创建相融合,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在文明创建中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文化”举旗定向、立心培元,铸造文明之魂

以党的创新理论坚定信仰、凝心聚魂。旗帜指引方向,核心领航未来。后箐乡坚定不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讲政治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第一原则,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等作为第一要务,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遵循。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引领“全员覆盖”,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全乡上下迅速形成“文明创建,从我做起”的生动局面。

以红色文化沁润文明内核。大力开展以弘扬革命优良传统为主题的文明示范村等乡风文明创建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切实把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和农民精神家园建设好、使用好,走好文化兴村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用“红色文化”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培育新时代文明风尚,让红色基因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最大品牌和最亮底色。同时加强对革命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事迹精神内涵的宣传弘扬,为广大农民群众确立标杆、树立榜样。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道德讲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

以模范引领弘扬榜样力量。坚持以先进典型选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使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评选、表彰、宣传、礼遇等系列活动制度化,吸引、带动、催生出更多先进典型,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不断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充分利用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广泛宣传推广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心灵最美丽、事迹最感人、社会公认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广泛,感动公众的典型模范。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利用宣传栏来展示典型事迹风采,着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争做好事、争创文明、共建家园的良好风尚。

“党建+基层共治”以文化人、以文润城,厚植文明之根

坚持文明创建与基层治理一体谋划。坚持党建引领,建立“535”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群凝聚力,以党建带动基层治理,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以创文为契机,抓实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等务实措施,引导群众参与共建文明家园,提高乡风文明水平,确保完成各项创建任务,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新变化、新成效。

坚持以全民创建倡树文明新风。发动人人“创城”、号召人人参与,举全乡之力打赢这场“创城”战役。抓住“共建共治共享”这一治理路径,以最广泛的“合力”获得最强大的“加速度”。让每位群众都成为文明风尚的带动者和传播者,从自身做起,践行文明行为,提升文明形象,以“主人翁”的姿态点燃文明之火。践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网络”四大文明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持每月15日、30日村庄清洁日制度,实施美丽庭院、村庄环境卫生评比,以“文明之星”激发全乡“文明共鸣”。

坚持抓好志愿者品牌建设。借助各种宣传阵地,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和宣传手段,宣传志愿者的行动纲领、行动口号及开展志愿活动的意义。大力宣传并树立志愿者典型,逐步扩大群众对志愿服务的了解面,培育群众的公共意识,使群众自觉参与到志愿者行列。精准定位群众新需求,推进惠民生、接地气的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多元化、分众化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做到村组、做到百姓身边。常态化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擦亮志愿者品牌。

“党建+民本”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夯实文明之本

把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贯穿于创建工作全过程。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一件一件落实、一项一项推动,用绣花功夫做精做细做实各项创建工作,让群众从创建中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使我们的创建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护和支持。继续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大力提升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

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十类典型培树。把示范点建设作为全乡的样板,以对“点”的观摩学习,带动“面”的全面看齐;通过“点”的精品示范引领,推动“面”上工作的整体提升。深入挖掘乡村蕴含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村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不断提升道德情操与综合素养,形成见贤思齐、崇尚道德的良好氛围。宣传农村道德榜样与先进典型,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注重传承发展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注重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农业遗迹等,优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充分吸收好家风、好民俗等文化精华,打造独具乡村特色的历史文化体系。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手段、新的途径,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加大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文化队伍的培育,广泛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让乡村文化遍地开花,使农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不断发展巩固乡村文化新生态。(云县后箐彝族乡人民政府 付静静)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