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网络文明建设“政治属性”。一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网络理论阵地和网络宣讲队伍作用,多角度宣传解读重要活动、重要著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做好重大主题策划和宣传语态创新,加强个性化,可视化、互动化传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二是结合后箐乡实际,制定《后箐乡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党政办公室、综治办、应急办、司法所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网络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有序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把网络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工作谋划推进,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扎实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舆论导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网络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建好网上连心桥,强化正向内容主导,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汇聚网络正能量。以“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教育为主题核心,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切实提升全民政治素养、道德水平、思想境界、文明能力,持续以风正气清的网络生态环境滋养精神文明创建。
提升网络文明建设治理能力。一是建立健全网上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核实、早处置”的工作原则,提升网络舆情发现、预警、研判、处置能力;盯紧重点平台,严格管控网络有害信息,及时发现和处理信访维稳、生态环保等领域的违法违规信息;打击整治网络虚假违法信息,清理整治网络假新闻,治理公众账号、直播带货等领域不文明问题。二是培育壮大网络文明宣传志愿者队伍。依托县级网评员队伍、网络名人对网络文明建设热点话题正面发声,引导网民理性思考,加强对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舆论有效引导,让正确价值取向成为网络空间主流;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网络文明主题宣传活动,教育广大网民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文明风尚;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严格规范党员干部的网络言行,使其成为网络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三是注重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把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纳入党政机关轮训课程,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化培训,提升其网络执政能力,使其在工作中避免“瞒、拖、拒、删”等消极处置手段,积极推行主动、公开和沟通等有效方式,通过实际工作减少和压缩网络炒作空间;加快网络人才队伍建设,分领域、分类型、分层次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加强网络内容从业教育培训,提供从业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筑牢网络文明建设安全防线。一是压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严格网络内容审核管理和安全保护,有效发现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原则,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指导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严格落实总编辑内容安全负责制,规范引导文明上网;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贯彻落实用户网络公众号信息内容管理机制;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加强互联网法规宣传教育。二是发挥法律法规对维护良好网络秩序、树立网络文明风尚的保障作用,提升预防和整治网络违法犯罪的能力。提高网络政法队伍素质,加强教育培训,严格执法;加大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网信领域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创新开展网络普法行动,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畅通网络举报受理渠道,推动建立对有害信息人人喊打、群防群治的社会监督机制。三是实施网上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将网络文明建设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评价指标体系,制度化、规范化推进网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引导广大网民遵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断巩固和扩大网上网下“同心圆”,持续加强“互联网+”网络文明建设工作。(后箐彝族乡人民政府 付静静)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