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市相城经开区北桥街道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走街串巷不时敲响居民的家门,专挑老人唠家常。
“大爷,今天的血压降下来了,记得不要受凉。”
“阿婆,这个药每天吃2颗,吃过午饭和晚饭后等半小时再吃。”
“老伯,这个电话你记好了,哪里不舒服随时打电话给我。”
对老人们嘘寒问暖的这群人,他们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呼为贴心的“家庭医生”、身边的“健康卫士”。
近年来,北桥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整合资源,积极协调各方,发挥卫生机构网点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长效化对接机制,做好重点人群兜底服务,托起当地百姓“稳稳的幸福”。
看病不用慌,我来帮你忙
“我感觉很不舒服,你们能不能陪我去趟医院。”前几天,庄基村泗塘区域的网格员接到辖区五保户王全根老人的电话,“头很晕,想去医院做个检查。”
挂断电话,网格工作人员苏磊随即赶往老人家中,陪同他前往医院就诊。
到达医院后,苏磊全程陪着老人挂号、看诊、取药……
因为老人年纪大,耳朵听不清,也不识字,在就诊过程中,苏磊又为医患双方进行贴心的“翻译”,向医生反映老人的身体状况,仔细记录医生叮嘱的注意事项。
回到家中,苏磊安排好老人的饮食,详细交代服药次数和数量后,叮嘱他随时和自己保持联系。
健康很重要,由我来守护
比起看病,防病更重要,“健康卫士”们在为老人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居民提供健康的科学指导。
在盛北社区,家庭医生与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上门为基础疾病不稳定的老人开展健康体检、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随访,让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阳康”居民夏建珍家里,家庭医生为她进行脉氧监测、测血压、测血糖,赠送温度计、抗原并叮嘱她注意保暖,不做剧烈运动,尽量不去人群密集处,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在老人金锦根家中,经过全面检测发现他血压过高,家庭医生叮嘱老人饮食上要注意清淡,严格控制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按时吃药,在家也要锻炼锻炼。
新年伊始,灵峰村结合辖区老年群体的需求,积极组织党员志愿者及网格员为65周岁以上的重点人群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用实际行动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发放过程中,党员志愿者和网格员们一边仔细核对领取人的身份信息,确保不漏发错发,一边耐心地给老人讲解如何使用抗原检测试剂。同时工作人员也叮嘱他们减少外出做好防护,勤洗手,常通风,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健康守门人,时刻在身边
如何解决老年人,尤其是部分困难老人群体出行难、就医难等问题?
由北桥街道人社中心牵头,组织人事办、团工委、社会事业办、集成指挥中心、社会治理中心、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成立社区卫生与服务指导组。以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重点,每个村(社区)指定一名专门的联络员与一名家庭医生,结合基层治理网格化服务,加强与街道干部、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公安干警、志愿者紧密联系,强化网格化管理。
经过前期的筛查,根据老年人患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等,将老年人分为三个类别: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一般人群。家庭医生对重点人群健康情况进行摸底建档,及时了解老人身体情况及健康需求,协助做好日常宣传教育和服务工作。
“健康卫士”已然成为了北桥街道老年朋友的贴心人,被老爷爷、老奶奶亲切地称为:“随叫随到的家庭医生。”他们将义诊体检办到居民家门口,测血压、测血氧等常态化进行;同时还能为明确诊断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治疗、行为干预、监测和健康评估,提供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及咨询等服务;对在健康管理中发现问题的,及时给予医学指导或转诊建议,优先提供医联体内上级医院转诊和预约服务。致力于还健康于民,服务于民,助力“健康到家”,为老年人的生活保驾护航。
接下来,北桥街道将继续整合资源,积极协调各方,发挥卫生机构网点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长效化对接机制,做好重点人群兜底服务。(相北宣)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