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着重在干。近年来,西安市突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以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为指引,立足西安资源禀赋,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生动实践,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征程。由西安市乡村振兴局主办,央广网陕西频道、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踔厉奋发乘势起 奏响振兴最强音——乡村振兴看西安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以全媒体传播方式,生动呈现西安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举措、脱贫地区农村建设新面貌、群众生活新变化。
近年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八兴滩村“留住绿水青山、记住乡韵乡愁”,擦亮美丽乡村“新名片”,形成“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新局面。
整治人居环境 提升村庄“颜值”
近日,在八兴滩村的休闲广场上,不少村民在悠闲地聊天,一群年轻人在激烈地打着乒乓球,几名退休老人则在优哉游哉地下象棋。
“这个地方是村里的露天活动中心,遛狗的、带孩子的、跳广场舞的都喜欢来这里,你看旁边墙上的彩绘,把这里装扮得像童话一样。”在休闲广场上,退休工人张大爷这样说道。
走在八兴滩村街道上,白墙黛瓦的住宅鳞次栉比,高低错落的绿化树木生长在干净的沥青路边。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维强介绍,八兴滩村共4个村民小组,全村300多户村民,是沣东新城启动的第一个美丽乡村示范点。近年来,该村以“生态花园·环保新村”为主题,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突破口,累计新建管网1.3万余米,铺筑沥青2.8万平方米。道路硬化率、通电率、天然气率、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均达100%,同时栽植树木5500平方米,使村庄绿化率达到50%,大大提升了村庄“颜值”。
近年来,该村多次被上级单位授予“先进党支部”“双文明村”和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等称号,2020年被评为陕西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并先后创建了70户“美丽庭院”。
发展城郊农业 念好“致富经”
“别看这种植物个头小,只有几片叶子,但是多一个叶子就能多卖一千块。”“这盆多肉植物已经长了三十多年,能卖九千多。”“这是碧光环,这是生石花……”在八兴滩村的多肉种植大棚,工人们仔细检查着植物的生长状况。谈起植物种类、销售价格,工人们兴致勃勃。
过去,八兴滩村以露天蔬菜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村经济发展萎靡不振。
近年来,八兴滩村不等不靠,转变经营理念,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确立城郊农业发展思路,联合沣东农业公司打造西安规模最大的多肉种植和兰花种植基地,实现300万元的年营业额。
“以该基地为依托,我们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既保证了村集体经济收益,又解决了耕地减少后的群众再就业问题。”李维强说。
同时,该村还依托贴近西安的近郊优势,规划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了16个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全年产出蔬菜约1000吨。日光温室平均每亩效益比普通大棚要高出4倍多。
塑造乡约文明 涵养“新民风”
八兴滩村的陈雪芹,几十年来发展大棚蔬菜、开办农家乐、帮助村民增收致富。陈雪芹踏实、朴实的品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尊重。她也因此获得陕西“双比双学”先进个人等荣誉。
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六群,带头在村子调整产业结构,举办“桃花会”等创新活动,引进钢架大棚、温室大棚,发展反季节蔬菜,带领村民把村子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生活也因此有了质的飞跃……
在该村党群服务中心旁的“清风廊”,记录着村里近几十年来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该长廊既是休闲长廊,又是该村的文明乡风展示长廊以及“村史”长廊。
近年来,八兴滩村大力弘扬和家睦邻、尊老爱幼的文明乡风,定期开展文化娱乐和节日慰问活动,常态化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让一批“明星”成为引领乡风文明的榜样。
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该村在建设“清风廊”的同时,还建设了党建示范长廊、村规民约文化墙等。同时,建设广播站、文化室、党群书屋、道德讲堂等,并多次组织送戏下乡、纳凉晚会、花艺美妆培训等文娱活动。(袁相龙 吴军礼 吴远杭 沣东新城管委会)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