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云县茶房乡以“三个优化、三个融合”的“三三”工作法,深入推进组织体系网与社会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
优化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全乡共有党组织65个,其中行政村党总支13个,行政村党支部3个;按照“两网融合”的相关要求新设大路边村党总支、南满村党总支、大垭口村党总支;村民小组党支部47个,政府机关党支部1个,青年人才党支部1个。
优化社会治理网格体系。以“网格细分化”为目标,按照就近集中、便于管理、切实管用的原则,设1个一级网格(乡),由乡党委覆盖,网格长由乡党委书记担任;设16个二级网格(行政村),由16个行政村党组织覆盖,网格长由16名村党(总)支部书记担任。设47个三级网格(村民小组、自然村),由47个党支部覆盖,网格长由村两委成员、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担任。设118个四级网格,由118个党小组覆盖,网格长由村两委成员、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副组长、村民代表、党员骨干、致富带头人、党代表担任。设535个五级网格,网格长由村民小组长、副组长、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党代表、党员骨干担任。将“十二包保”责任明确为各级网格长责任,分级落实好“日巡查日报告”制度。同时,实现管理目标化。以“责任清晰化”为目标。每个“户单元”都清楚“网格”构成,每个网格长清楚掌握网格内人、地、事、物、资源、设施情况。以“管理流程化”为目标。按照“信息采集、分类处置、任务传递、处理反馈、核实结案”五个工作流程,确保网格高效运转。线上,优化“党委、总支、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5级联通到户,线下,由乡综治中心牵头负责,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各村做好沟通衔接,依托“一标三实”基础信息和村、组、户采集的信息,组织535名网格员进村组开展入户走访全面排查,切实做到知人、知名、知现住地、知工作单位(务工地点)、知日常表现、知纠纷原因等“六知”;实现“大而化之的服务”向“点对点破解问题的精准服务”转型,实现“会场上的全面部署”为“地毯式、点对点、实打实”的上门服务。以“服务人性化”为目标。依托“三会一课”、“联席会议”等载体,通过“分开降温法”“逆向思考法”“亲友疏导法”“亲情感化法”“是非点评法”“案例释疑法”,为事件“降温”,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优化量化考核一标准。按“成效清单化”,以“五级网格”为一个集体进行考核,将“疫情防控、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两保收缴、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纳入考核台账,依照工作完成的质量,矛盾纠纷处理的时效、群众参与集体活动的百分比等分项打分,实现清单式考核。在疫情防控中,535个五级网格长按照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要求,坚持每日全面摸排,上报人员信息、行踪、“两码”、核酸检测等情况,不厌其烦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加强健康教育,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引导群众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良好习惯。同时,严格落实对166名缅籍在茶人员和102名茶房在缅籍人员包保责任,真正实现了管住、管好的目标。
明晰网格责任融合。乡党委、村委会、各级网格长严格落实“十二包”责任,在乡党委的带领下,用基层党组织体系网统领五级社会治理网,做到网格内信息互联互通互动。
明晰问题处置融合。不断完善联防联动联控机制,各级党组织、网格加强值班值守、日常巡查走访,对发现的疫情防控、矛盾纠纷、违法犯罪、生老病死、急难愁盼、环境卫生、汛情旱情灾情等问题分类分级处置,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村”。
明晰活动开展融合。突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运用村级活动场所、文化广场等阵地,开展党建带团建、党建带社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文明茶乡、卫生茶乡、协商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村民议事、美丽乡村等工作,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为进一步推进“两网融合”,茶房乡持续构建从网格住户反映问题、最基层网格长发现和收集处置问题,做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形成“信息采集—受理立项—任务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的闭环流程。同时加大培训力度,让各网格长能熟练使用“网格”技能,让“网格”治理作用发挥最大化。形成主体在乡、延伸到村、匹配组织、落实到户、监管到人、规范到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和责任体系,实现网格全覆盖、不漏户、不漏人。(临沧市云县茶房乡人民政府 吴泉 何建平)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